發表文章

美國當志工 -- 水泥叢林中種樹

圖片
說起來我是個都市女孩,從小到大都在城市生活,但其實在台灣長大也很難不是城市少男少女。不過我一直很嚮往大自然鄉村的生活型態,親近山林綠水總是帶給我一種平靜感。💚 在台灣時曾經去宜蘭的一個農場打工換宿一個週末,到現在還記得是很特別的一個經驗。來到美國玉米田後,我也找到了一個可以在都市裡稍微與大自然互動的志工組織。 KIB (Keep Indianapolis Beautiful :讓印第安納波利斯保持美麗 https://www.kibi.org/about-keep-indianapolis-beautiful ) 是一個致力於維護地方自然環境的組織。他們舉辦很多志工活動,包括種樹綠化,或是社區內慢跑撿垃圾(plogging)等,為的就是讓大自然也可以進到城市裡,讓都市看起來更美麗。 今年去參加了KIB的 Tree Tender (樹木照護者) 受訓,結訓後在世界地球日參加了第一次種樹活動 (很適合地球日的活動吧!),第二次就是今天了。所以說起來我還是個菜鳥,不過今天想要挑戰自己,看能不能不靠任何人種好一棵樹。💪 種樹的第一步是處理根部,也是我覺得很有禪意的一環。 首先要把最主要的根找出來,其他的剪掉,在舊盆子裡蜷曲纏繞的根,該割的也要割掉,以後才能更好的延展。 每次在處理根的時候,都覺得有點怕怕的。內心不斷吶喊:我這樣一剪會不會害死這棵樹啊!不過這就像是要跳脫舒適圈吧,一些已經養成的規律,要很逆著自己的意識去改變,好像有點可怕,但也就是要這樣才能在舒適圈外更大的環境裡長出新的習慣,伸展後站得更穩吧。 處理好根之後要來挖一個大洞,這是最累人的一步!今天頭兩次我都挖得太小,只好又把樹再搬出來,再重新挖,真的是挖到很喘。 樹種下去之前也要先修剪,修一修已經死掉的樹枝,或是之後可能會交錯在一起的樹枝。再來就是把土填回去,再把一種叫做mulch的東西鋪上去,就大功告成了。 第一次沒有仰賴其他人,自己種好一顆樹,蠻有成就感的🌳 。希望這棵小樹可以健康平安的長大,或許過幾年可以在它的樹蔭下乘涼。😊 (比照圖:種樹前) (比照圖:完成!) **其他志工體驗文章** 美國當志工 -- 切菜切到起水泡! 美國當志工 -- 零度C中蓋房子 美國當志工 -- 香蕉皮其實很重滴! 美國當志工 -- 水泥叢林中種樹 美國當志工 -- 市

中西文化大不同 -- 被抱得措手不及

繼 上篇 回憶到當交換學生時的趣事,又讓我回想起第一次跟我的美國室友梅根媽媽見面時發生的搞笑趣事。 在一起住了幾個禮拜後,梅根有天要去一個商場跟她的媽媽和哥哥吃午飯,就邀我一起去。記得那天梅根的媽媽雖然剛打完網球,但看起來非常的優雅有氣質。梅根的哥哥留著很茂盛的落腮鬍,在台灣不太常看到那種濃密的落腮鬍,所以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挺好奇那鬍子會不會很容易卡菜渣?也讓我連想到電影加勒比海盜裡面的一個章魚船長。不過我想這些評論應該都很白目,所以都沒有說出口就是了。😅 我們約在Panera,一個連鎖的三明治店吃飯。那是我第一次去吃Panera,印象就是這三明治還真是貴鬆鬆,但一向覺得吃生菜沙拉就像是牛在吃草的我,倒是有被店裡的沙拉驚艷到。 吃飯的時候我覺得梅根兄妹和媽媽的互動看起來很像是在跟朋友相處一樣,他們聊天的話題就是一些最近網路上看到好笑的短片。他們也跟我提到梅根的爸爸很會做一種牛肉捲叫 meatloaf ,而且梅根的媽媽會自己做披薩。 最後要結束了,離開前,我看著梅根和她的家人看似平常的擁抱道別,內心不禁想到:『哇,美國文化跟我習慣的真不一樣呢!他們還真的都會跟家人擁抱。』殊不知下一秒,梅根媽媽的眼睛對到我,就走過來也要跟我擁抱道別。那短短的幾秒鐘我腦袋凝滯,真是所謂的手足無措,瞬間石化,不知道手要放哪裡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我就邊抱邊跟梅根媽媽說:『我期待吃你的披薩。』等我回過神來,才意識到我豈不是緊張到不知所云,還邀請自己去他們家作客嗎?希望他們沒有覺得很無言,真是太窘迫啦! 後來真的是有機會去了梅根家吃到他爸爸有名的牛肉捲。我想是我很幸運遇到他們這麼好的家庭,不會覺得我這個外來文化很奇怪。多經歷了幾次這種擁抱文化後,發現如何擁抱也是種學問,什麼時機抱,跟誰抱,側邊抱還是正面抱,都得因地制宜呢。 我想梅根和他的家人應該不知道,在那短短幾秒鐘裡,我的外表看似風平浪靜,原來內心經歷了那大風大浪的文化衝擊吧! ********** 中西文化大不同系列 *********** 中西文化大不同 -- 魚頭 、 雞爪,嚇到美國人? Student Athletes vs. 學霸(Xuébà) 中西文化大不同 -- 在美國吃得 到道地的家鄉味嗎? 中西文化大不同 -- 多倫多點漢堡事件 中西文化大不同 -- 被抱得措手不及 中西文化大不同 -- 中文、英文

交換學生趣事 -- 硬著頭皮變身急智歌后

圖片
近日臉書提醒,發現在聖路易當交換學生已經是八九年前的事了。回想起當交換學生的時候,發生了許多趣事。 那時候和宿舍的兩位室友交情挺好的,一位是美國當地學生梅根以及另一位越南學生兔依。有次梅根帶我和兔依以及一位韓國交換學生週末去拜訪她的家人。記得當時開車開了三四個小時,一共去了梅根爸媽家,她爺爺奶奶家,還有她外公外婆家。 梅根的外公以前當過空軍,所以外公和外婆因為跟著空軍各地跑,家裡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裝飾品,像是來自日本的瓷娃娃或是英國的古老大鐘。梅根的外婆也很有氣質,家裡有一架漂亮的三角琴,她們祖孫三人--外婆,媽媽,和梅根就輪流彈鋼琴給我們聽,梅根的爸爸也加入音樂演奏彈起了吉他。同行的韓國朋友也學過鋼琴,所以也彈了曲子給我們欣賞。雖然我小時候也學過鋼琴,但實在是沒什麼天份也背不出什麼曲子,所以就不敢獻醜。 (梅根的外公外婆家) 後來去了梅根的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住在很山中, 方圓幾里都沒有鄰居 的那種房子,感覺很幽靜,自家後院就可以練習打靶射擊。爺爺講話很快又很糊,我大部分都聽不太懂,但感覺得出來他很幽默,所以每次聽他講話到了頓點,笑就對了😆。爺爺奶奶也都很有音樂素養,這次除了彈風琴外,奶奶還彈了一種電子豎琴,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樂器。他們彈的很多是聖歌,大家都邊彈邊唱,突然彈到一首是我聽過的聖歌叫奇異恩典,我就很興奮的大叫我唱過這個中文版耶!孰不知他們一聽,就叫我現場來獨唱一下中文版。 (梅根的奶奶演奏電子豎琴) 我腦袋裡快速搜索了歌詞一番,發現我其實只記得第一句歌詞(奇異~恩典~),後面到底唱什麼完全不記得。那時候的智慧型手機沒這麼發達,又慢又連不上網路不能馬上查歌詞,所以到底要不要唱呢?不過我又想想,這趟小旅程中,韓國朋友已經秀了一手琴藝,越南室友做了好吃的蛋塔帶去獲得一陣好評。我其實也試著做了個甜湯帶去,不過有兩個致命點。第一,美國人不懂中式甜湯,他們從來沒吃過有豆類的湯湯水水甜點,所以一開始他們還以為我帶了紅蘿蔔牛肉湯,吃了後的評論都只是客氣的說聲『嗯~有意思 ~ 』。第二,我手殘不會做菜,我做的甜湯是個大雜燴,有紅豆綠豆龍眼地瓜紅棗,事後想想好像應該要不是紅豆龍眼湯,不然就是綠豆地瓜湯,都加在一起的確是蠻『有意思』的...。 (我做的『有意思』的甜湯...) 所以想了想,在另外兩位亞洲學生都這麼優秀的壓力之下,來自台灣的代表也不能輸啊!我就硬著頭皮給他

#StopAsianHate 回應針對亞裔族群的仇恨犯罪

圖片
  My heart goes out to the Asian families suffering from hate crimes lately. As an educator, I feel the urge to say something.   In Asian cultures, we are taught to put the interest of the group before ourselves. So we may not be loud, but that doesn't mean we feel okay to be mistreated.  In my Chinese I Class, I would always spend time to discuss with my students how to respect people that ar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or just people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you.  To my surprise, these 14 to 18 years olds always show me how open-minded they can be. My students came from all kinds of ethnic groups. There are local students and also exchange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But the thing that they shared in common is that they are all willing to learn, and they are able to empathize.   I usually showed my students a video of Asian people shared their feelings towards stereotypes against them.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I would ask them the following 5 questions:  a. How do you feel when

中文教學 -- 聖誕節電子賀卡

圖片
聖誕節又到了,以往班上這時都瀰漫著歡樂的氣氛,因為要放假了! 上課也可以玩些秘密聖誕老人、手做聖誕樹吊飾等有趣的活動。不過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教學活動得改為線上,因此我試了一個讓學生做聖誕電子賀卡的活動,很欣慰的是效果意外的還不錯,所以在此分享😀。老師們常常過節都得絞盡腦汁變出新把戲,希望這可以提供往後需要的老師們一點靈感、作為參考。 這個活動我使用了一個網站叫 Book Creator ( https://bookcreator.com/ ) 。這個網站可以讓學生在上面創作自己的電子書,可以打字、手寫字、上傳圖片或影片、也可以錄音。功能十分齊全,所以學生可以做出很有創意的書,老師也可以依據要訓練學生的聽說讀打寫哪種技能,設計出不同的活動。 小前提是Book Creator  免費的版本只能開 一個圖書館 ,裡面只能放 四十本書 。我一開始沒發現,直到學生反應他們加不進去了,只好自掏腰包。 全班完成後,老師可以輸出學生的書,網站會產出一個網址,學生的書就真的很像擺在圖書館的圖書架上,讓讀者可以一本本點開來看,我覺得這設計蠻可愛的!  我用這個網站做的活動是,讓學生做聖誕節電子賀卡給台灣的交流班級。我的學生是大多數第一次學外語的 高中生 。這個活動很適合上網課時,讓學生在家花一兩天自己做。以下是學生得包括在電子卡裡的內容:  - 封面頁 : 練習寫聖誕節快樂五個字 - 第一頁 : 中文自我介紹,練習打字,也要口說錄音 - 第二頁 : 英文回應台灣交流班級 (我的班和台灣班級有交流,之前已經做了幾次影片活動來往,這次輪到我學生回應)  - 第三頁 : 上傳有聖誕氣氛的自拍,再用中文唱一小段叮叮噹 分享 我做給中文一學生看的解說簡報 ,全職網課的學生照著這簡報自己在家做,沒有出現大問題。也分享一個學生做出的成果,這個學生實在唱歌唱得太好聽啦,不得不分享一下!  這次活動,我覺得我可以另外加強的是做出 rubrics 評分細則給學生,但我實在時間不夠所以沒有做出來,還好很幸運的沒遇到學生來跟我吵分數的情況 😅。我也用過這個網站做類似的中秋節活動,學生反應都還不錯,希望這個分享可以帶給老師們一些靈感! 😄 ***其他中文教學相關的文章*** 中文教學 -- 從「六月節 (Juneteenth)」談中文老師得了解的美國種族議題 中文教學 -- 聖誕節電子賀卡 中文教學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下)

圖片
這一系列分享,希望能幫助有興趣、有志於到國外體驗工作、教中文的人一點方向。小前提 : 我申請這些工作的經驗是在 2015-2016年左右,所以現在可能一些申請的細則、甄選方式等都已經不太一樣。如果你是認真要考慮某個工作的話,還是要自己去研究一下最新的規定喔 ! 這裡分享的只是在當時我個人所經歷的過程。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 教師赴美進修暨協助華語教學獎助計畫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上)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下) ----------------------------------------------------------------------------------------------- 本篇是這系列經驗文的最後一篇,也是分享我應徵上現在任教學校的過程。這間學校位於美國中西部,大城市近郊的一個公立高中。對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計畫有興趣的老師們,可以到官方網站上 ( https://ogme.edu.tw/Sc ) 搜尋更多詳細資料。 文件繳交 教育部各個徵聘通告所 需要準備的文件其實都 大同小異。當時此計畫的申請資格如下: -有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證書 或 相關科系畢業 -持有教師證 -具有實際教學經驗 -持有駕照 (當時看到這點覺得挺有趣,實際來到這裡教書後,深刻理解玉米田裡沒有大眾運輸,不會開車的確很難存活)  資格符合後,需要送交審查的文件如下:  -中英文履歷 -英文版教學理念 -教學示範光碟 -英文版推薦信兩封 面試事前準備 第一關的文件具備齊全送審後,第二關的面試我覺得是更可以突顯出自己特色的一環,以下分享我當時如何積極的主動出擊。💪 一. 研究學校 我覺得在申請前先研究一下該校網站很有幫助,也可以觀察那間學校的風氣,稍微想像一下你會不會喜歡在那裡教書的生活。我先上網找到這間學校的網站後,仔細研究了一下,像是有什麼其他課程 (尤其是外語課)、一些他們的最新消息新聞等。教育部那時候的徵聘公告上寫說學區長和校長會親自來台灣面試,所以我也查好他們名字,以免見面時亂叫名字。記得那時候面試時,一見面我就稱呼他們 Dr. XX 和 Mr. XX,不過校長其實剛換人,所以網站上是上任校長的名字,但他們並不以為意而且很驚訝地稱讚我

Halloween! 萬聖節社區走一遭

圖片
周末萬聖節剛結束,在社區走一遭,看到好多有創意的裝飾。看完影片裡這家人的裝飾真的覺得不得不來分享記錄一下,他們應該非常愛萬聖節,去年他們擺了一個殺人魔的假人站在窗戶裡看出來,今年又更升級了,這動態加音效,真的很威,應該嚇到小孩都不敢靠近!  以下簡單分享社區裡看到的各種裝飾,哪個最嚇人呢? 萬聖節快樂!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上)

圖片
這一系列分享,希望能幫助有興趣、有志於到國外體驗工作、教中文的人一點方向。小前提 : 我申請這些工作的經驗是在 2015-2016年左右,所以現在可能一些申請的細則、甄選方式等都已經不太一樣。如果你是認真要考慮某個工作的話,還是要自己去研究一下最新的規定喔 ! 這裡分享的只是在當時我個人所經歷的過程。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 教師赴美進修暨協助華語教學獎助計畫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上)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下) ----------------------------------------------------------------------------------------------- 繼上集 Fulbright申請沒上之後,我又繼續申請了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的三個不同計畫,分別為越南、巴拉圭、美國。此篇將介紹我申請越南大學、巴拉圭高中的經驗。至於申請美國高中的經驗是我最終去的學校,因此將另寫一篇詳細的申請過程。 教育部 選送華語教師計畫   教育部一年到頭都有各式海外華語教師的開缺,公布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 https://ogme.edu.tw/Sc  。 我申請的那一年,因為申請Fulbright的獎助計畫是候補,所以從抱有一絲希望,到最後知道真的都沒望時,已經四、五月了。那時候再開始看教育部的很多甄選計畫,不是截止了就是迫在眉睫。所以要建議有興趣申請的人,通常在二、三月就會開始有很多針對下學年的開缺,有興趣應徵的話可以在那時候開始多多注意。 越南 (大學教學職缺) 這個越南的外派計畫是教育部是與文藻大學合作辦理,提供在越南大學任教的機會。印象中我那年申請沒有面試,只需要繳交文件接受審理。這個計畫一次應聘十幾二十位老師,所有錄取的老師,都得自費到文藻大學受訓三天,內容主要為說明此交流項目,選填想去任教的學校。 這個受訓真的很值得!! 受訓中有前人回來分享在越南當地教書的經驗,也有老師來教一些基本的越南文。還有最重要的補強華語教學法,小組也要上台試教。我記得老師的評論很犀利,不過真的都很切中要害、讓人有醍醐灌頂且豁然開朗的感覺,也是第一次讓我深刻體悟到,要教中文零起點的學生有多棘手,尤其越南學生也不太能用英語跟他們解釋,真的是考

妙妙

圖片
寫這篇文章,是想要讓自己永遠記得,我有多麼好的一個表姊。 這些年錯過了很多事,爸媽的六十大壽、姊妹淘的婚禮、姊妹淘單身趴、姊妹淘生娃兒、過年過節親友聚會...。常常問自己,值得嗎? 但最痛心疾首的,莫過於見不到表姊的最後一面。 看到Line上我媽留言說妙妙發生意外已經走了的那一刻,整個世界好像靜止了一樣。內心只是一直想著不是真的吧? 但又為什麼克制不了的大哭大叫?  打給表妹我們倆都說不出話,只是一直哭。但電話那頭的哭聲,彷彿也證實了這是事實。 之後的記憶一片灰。沒心情做任何事。查機票,查防疫旅館,查學校請假事宜。最後還是沒回台灣,爸媽勸退了我的念頭。疫情關係班機很少很難訂,回到台灣隔離兩個禮拜後,也還是趕不上告別式。第一次覺得離家真的好遠。 妙妙,我還是無法想像,下次回台灣,已經看不到你了。從小到大那麼多美好的回憶,家族旅遊、在阿嬤家打牌、各種聚會、過年唱歌... 以後的照片裡你都將缺席了嗎?  謝謝你這三十多年來在外婆家總是當個好大姊讓我們可以安心依靠。大學的第一個暑假你鼓勵我去帶英文夏令營、看著你出國打工交換也讓我踏出舒適圈、也是你鼓勵我去投稿換日線讓我發現了我對寫作的熱情。 小時候一起爬山時,記得有懼高症的你總是很害怕的尖叫連連。一起玩海盜船時,還叫到哭。但你長大後卻很勇敢地到處闖蕩,世界各地都有你的足跡。你是那麼有理想的熱血青年,不過是幾個月前,選前你還那麼的熱血澎湃。 去年回台時去你那住,晚上你說半夜客廳電視曾自己突然打開,嚇到你在房間打電話給你室友。長大的我們,外表看似堅強大膽,內心其實都還是有害怕脆弱的一面吧。意外當下,你害怕嗎? 想到這就讓我心碎,我和你的家人朋友們,都多希望我們可以保護你。 妙妙,我知道你會永遠在我心裡。你又勇敢的去另一個世界闖蕩了,希望你現在在一個沒有苦痛的地方,享受幸福快樂。

玉米田裡通勤

身在美國中西部大平原玉米田裡教書,上下班途中,都會經過一片又一片的翠綠或金黃的玉米田野。開闊的視野讓人心曠神怡。開車無聊,做個小詩。  夏末 又大又直的田間小路 一波波綠浪微風輕拂 蒼翠且飽滿的玉米株 深秋  巨大農具車穿梭田間 萬紫千紅秋葉色百變 金黃玉米現身迷宮田

林老師第五年開跑! (+疫情下的崩潰開學碎念)

圖片
今年是第五年開始在這間學校教中文了! 自從三月因為新冠肺炎轉網課後,睽違了半年,八月終於又回到學校教室裡上課了。開學後忙到一個爆炸,都沒有時間來更新網誌,竟然一轉眼半學期就過去了!  第五年,很開心學生人數增加到了一個會讓我苦惱作業很多要改的地步哈。從頭兩年的中文一每個班都只有差不多十個人,增加到現在一個班都超過三十個人。很多都是兄弟姊妹回鍋,某某的弟弟或某某的妹妹,然後跟我說他們現在可以在家說中文讓他們的爸媽聽不懂哈哈,很有趣,感覺跟這個學區的一些家庭有了深一點的連結。 (很不一樣的一個開學) 不過這個第五年,比起第一年小菜菜的艱辛,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手忙腳亂應對疫情開學 這次開學前真的是又手忙腳亂又焦慮,學校宣布的對策只好改了又改,到底要不要回學校上課、回去後怎麼上課這類關鍵問題,因為疫情波動的不確定性,也遲遲拖到最後一刻才有定案。這種種無奈讓人挺無所適從的,像是開學前一天座位表就刷新了三次,最後上課前還是得衝去再印出最新版;或者像有些暑假錄的網課影片,因為學校政策改過,又只得重錄等等諸如此類的很多白工。 學校最終決定的上課方式是混合課,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到底整學期都要在家上網課、還是要到學校上課。至於到校上課的學生會再分成兩批隔天輪流來,所以A組來學校這天,B組就在家上網課,隔天再對調。也等於每個老師都有這三種不同種類的學生(全職網課、A組、B組),每節課光是點名就很頭大,我常常就盯著座位表,想著現在到底是第幾節課、今天是哪一組學生。 (每天光點名都覺得很耗腦力)  這種混合課方式真是累死老師們了。雖然學校是希望老師們事先錄好影片,然後在家跟來學校的學生都一樣看同支影片電腦上上課就好 (老師在學校的作用就當褓姆顧小孩),但是實際上,學生都到教室裡了,我還是會忍不住就直接現場上課。試過一兩次讓教室內的學生自己看電腦上課,但事後發現多了很多偷完手機最後根本都沒交當天作業的案例。所以除了在學校時間上課外,還要下班後找額外時間錄影片給網課的學生看。以前上課做的很多活動都不能用了,要重新設計成適合在電腦上操作的,或是小組活動也因安全性考量得變更形式,對語言課來說不能讓他們互相練習說話真的很難上課。除此之外為了要對在家跟在校上課的學生都公平,很多以前上課一起做的活動得全部改成可以評分的方式,造成要改的作業量大增。不知道有多少個晚上,十一點了我還在電腦前備課

美國文化 -- 高中生的畢業派對,看學生練習社交力!

圖片
本文刊登於 換日線: 走進令我大開眼界的畢業現場──直擊美國高中「畢業舞會、派對」特殊文化! 前陣子適逢畢業季,我覺得相較於台灣,美國的家庭好像比較重視小孩可以「高中畢業」這個事實,通常全家,甚至是住在別州的爺爺奶奶,都會開好幾個小時的車來參加孫子的畢業典禮。許多美國高中的畢業生,家人也會非常盛重的在家裡幫小孩舉辦一場 畢業派對 (graduation open house) ,慶祝小孩從小到大終於順利完成了一路十二年的教育。 (畢業典禮上,高中生開心地將畢業帽拋向天空) 來參加派對的人,都是小孩人生中重要的人。家人、親戚、朋友、同學、老師等齊聚一堂,一起慶祝孩子順利完成了高中這幾年的學業。 (參加一位學生的畢業派對,家裡的院子布置得很有氣氛)  而通常學生和家人也都會把家裡布置得很漂亮。一進到家裡可能會看到一面牆上貼滿了小孩的成長照片,而一轉頭,連電視上也播著孩子的成長影片。派對現場會有一個主要的桌子,上面可能擺著孩子的畢業證書,或是一些他們歷來的得獎紀錄、優秀作品,還有賓客帶來的賀卡和禮物。 (學生的畢業派對上,充滿了他們的成長照片和各種獎狀) 有些派對可以看出全家費盡心思裝飾,甚至連準備好的小點心、飲料上面也會插著 "Graduate(畢業)!" 的小旗子,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畢業氣氛。 舉辦派對前,學生還會特地去拍美美的生活照,再印製成邀請卡發送。我第一次拿到班上準畢業生給的邀請卡時,還搞不太懂這是什麼。 (教室一角貼著收到的歷屆學生畢業派對邀請卡) 我第一次去參加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原來大家都會帶卡片和禮物送給準畢業生。我兩手空空到場,著實尷尬😨,也算是學了寶貴的一課。 以前我高中畢業時,全班要一起籌辦謝師宴,請老師們吃飯。怎麼現在終於輪到我當老師了,沒有謝師宴反而還要去學生家送卡片?(可惡啊!😂) (與會者帶來的精美禮物,讓當時兩手空空的我超級尷尬) 幾年下來,去過了不少場學生的畢業派對之後, 我發覺這是美國青少年練習社交技巧,尤其是練習如何與不同年齡的人應對進退,非常好的一個場合。 我看著這些班上的孩子,派對當天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稱職的小主人,自信滿滿的當個鎂光燈中心的主角。雖然有些孩子略顯生澀害羞,但他們都落落大方地招呼著前來恭喜他們的客人。短短幾小時的派對,其實是一堂寶貴的社交禮儀實際操練課。 - 他們學到了有客人進門時,不能只顧

借鏡新冠肺炎襲擊下的美國高中 -- 學校轉為線上課程時需考量哪些要點?

圖片
(本文刊登於U值媒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62/4751089  ) 因應新冠肺炎,學校該不該轉為線上遠距教學、又該怎麼轉? 本文分享觀察來自美國中西部公立高中的應變經驗,希望能提供正在準備線上教學的學校,一些在前置作業時,需要納入考量的要點。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疫情肆虐,導致很多國家的學校都得停課或轉為在網路上上課。台灣為少數學校沒有停課的特例,得以繼續提供學生珍貴的師生互動、有溫度的教學品質,實在非常令人引以為傲。不過秋冬疫情是否捲土重來,沒有人說得準。各級學校仍是積極地準備隨時得轉變為線上教學的情況。 筆者任教於美國中西部郊區的一間公立高中。三月初美國疫情爆發後,學校即開始實施線上遠距教學。最近適逢新學年即將開始,美國各地學校也如火如荼地著手於如何在疫情中安全地開學。美國各州、各區的自治自由度很大,在此,筆者僅就在任教學區內的經驗,整理出以下觀察出來的要點。希望能幫助各地學校日後若得考慮改為線上教學時,能事先有所考量與規劃。 實體課、線上課、或混成學習 在美國,有些學校新學年已於七月底開始。在疫情絲毫沒有緩解的趨勢下,有些學校依然堅持師生一樣到校上實體課程。不過就算到學校,也已經和以前的上課方式不同。除了戴口罩外和體溫監測外,學生座位間需要盡量維持社交距離、每堂課前的消毒清潔、走廊上如何行走、校車上如何安排座位等等,都讓各學校絞盡腦汁。 也有些學校已經宣布整個學期都將採用線上上課的形式。另外有些學校會採取混成學習的方式,像是可能高中一、二年級上實體課,三、四年級 (美國的高中有四年) 都上網課;或是全校分一半,星期一、二有一半的學生來校上課,另一半在家上網課,星期三全校深層消毒,星期四、五再換之前在家的那半學生到校上課;或是也有學校實體課、網課兩種都有,開學前讓家長自由選擇要哪一種。 軟硬體設備 若得實施線上教學,最先要考慮的是老師和學生在家是否都有電腦可以使用? 或是如果學生家裡的電腦不夠所有兄弟姊妹同時上課使用,學校是否可以提供學生租借筆電回家? 另外老師們也得考量哪種教學平台較適合自己的學生,而學校也得考慮可以怎麼幫助老師們線上教學,像是舉辦相關研習,或是是否有經費可以購買一些付費網課教學工具讓老師使用。 軟硬體具備後, 在正式實施網課前,若是有機會能未雨綢繆地進行演練,讓學校教師端、和學生家長端都實際操作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