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美國高中 -- 隆重的畢業典禮🎓

圖片
「老師,你會來畢業典禮嗎?」上星期二下課時,一位我教過的應屆畢業生來跟我道別,臨走前她問到。「當然呀!我們到時候要一起拍合照喔!」在我回答的同時,突然意識到,啊,又到了那離別的季節了。 當老師最感傷之處,莫過於每年都要和一批學生道別。雖然某些學生我可能巴不得快點送走他們😂,但大部分都真的會讓我很捨不得。有些學生我從他們八年級就教過他們,這樣一路看到十二年級,除了長高之外,很多也都變得成熟了。所以感傷之餘,更多的是感動,替他們開心,同時也替他們未來即將開始的新里程感到興奮。 在美國的高中,應屆畢業生真的是過得最爽的一群。除了我之前寫過的,有關美國高中生「 畢業派對 」和「 畢業舞會 」的傳統,他們還可以比其他年級的學生提早一天結束課程,還有一些畢業生專屬的活動,像是 senior prank, senior work day, senior Oscar night 等,以後有時間再來寫介紹文章。 除了很多豐富的活動讓他們結束高中四年的學業,美國文化對高中畢業這件事,也是相當的重視。我不記得我在台灣的高中畢業典禮有任何的家長來參加,可能就是最後來接小孩回家。但我的學生們,通常都是全家老小都來,甚至連住在別的州的阿公阿嬤,都會開七八個小時的車,來參加孫子的畢業典禮,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畢業典禮當天  Graduation Commencement  我任教學校的畢業典禮,天氣許可時,都是舉辦在室外的美式足球場。連續幾年我都分配在門口收票,我蠻喜歡這個工作的,因為可以看到學生和他們的家長。 畢業典禮的橋段,通常是由校長致詞,畢業生代表致詞,合唱團和樂隊的演奏等。不過跟台灣最不同的是: 畢業生一一唱名,上台領畢業證書 。畢業生一個一個被叫到名字後,可能會聽到親友團的歡呼聲,然後要走到台上從校長手中領過畢業證書,再拍個照片。每個畢業生也會根據他們在校時選的不同課程,得到不同的畢業文憑,在畢業當天身上也會掛著不同的東西。 我覺得這個唱名的橋段,真的很體現美國文化對個人主義的重視,每個學生的都值得走上台享受大家的掌聲。但同時,大間的學校畢業生很多的話,雖然老師會輪流當唱名的人,還是會念到騷聲外加舌頭打結,而台下的觀眾也會等到天荒地老。😬 今年畢業典禮唱名這橋段,花了至少三四十分鐘,從豔陽高照唱名到最後太陽下山,冷得我直打顫。中間彌留恍神之際,突然聽到兩個學生都姓MacDonal

找自己 -- Me, My Tent, and I

圖片
Never had I ever thought that I would have gone camping alone in a desert for two nights. Just by myself? No way. That’s too hard. I am not strong enough. I’m not fun enough. I need a funny partner who can make me laugh. I’m not spontaneous enough. I need a partner who is a free spirit to bring me out of my comfort zones. I’m just not capable enough. So I need whoever or I won’t be able to survive in this world as a single woman. But I did it. The desert at night time was so calming. I listened to the wind and the bugs, as if they were trying to catch up. That sunrise was surreal. I had to hold my breath and not blink just not to miss any second. I listened to the desert, listened to this quiet land, and listened to myself. With all the alone time that I had during these solo trips, I listened to my inner voice. I started to realize that I am fun enough to make myself happy, and that I am adventurous enough to make these adventures happen. I finally began to believe in myself. Little b

德州 -- 大彎曲國家公園 Big Bend National Park 中篇:爬山步道 & 划獨木舟

圖片
上篇介紹了  有關美國大彎曲國家公園(Big Bend National Park)的初步介紹 ,這篇要來分享我在這次旅程裡所爬的步道和獨木舟的行程。 步道介紹 Big Bend 園區裡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 中部的 Chisos Basin 山區步道 、 西部的 Ross Maxwell Scenic Drive 景觀車道 、 東部的 Rio Grande Village 步道 。我這次總共爬了六條步道,每條都各有其特色,所以就來一一介紹這些我足跡踏遍的地方。 中區:Chisos Basin  集中在中區的這些步道位於海拔較高的地方,車子開到中區這裡的遊客中心也得經過幾個很陡的髮夾彎。我第一天抵達公園要進入中區這邊時大約快中午十一點,結過車流管制等了大概一小時才讓我通行。聽說如果在春秋旺季來的話,八九點就會開始車流管制了,大概要七點來才不用排到隊。 1. Window Trail 這算是 Chisos Basin 這裡最受歡迎的一個步道,風景很漂亮。我來回爬了三個多小時,是個蠻長的步道,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觀。從遊客中心剛開始爬大概三分鐘,就會看到一個很開闊的視野,遙遠的另一方可以看到兩個山壁相夾,很像窗戶的感覺,我想也就是這個步道的名稱由來。那時候還不知道,原來再來就要一路走到那兩座山壁相夾處! 據說很久以前這個步道盡頭的窗戶景觀是個瀑布,雖然現在都乾涸了,不過地上很多大大小小的礫石,真的可以感受出來以前這裡曾經是河床。 回程時,我遇到了那時候車子在山下排隊等著要上來,後面那台車裡的一對情侶。就跟著他們一起爬回頭。一聊才發現他們還是大學生,才20歲而已。但覺得特別親切,可能跟我教過的學生感覺很像。他們從達拉斯開了十小時的車來的,雖然才20歲,他們已經去過了不少國家公園,我們就一邊聊著去過的跟以後想去的地方,邊聊著天,感覺很快就爬回來了,我們還開玩笑說今年七月四號要在另一個國家公園 Badlands 相見。 2. Lost Mine Trail  這是我這次在 Big Bend 裡爬的最後一個步道。那時候車子排完隊終於可以進入中區時已經接近五點了,覺得有點晚。停車時剛好看到隔壁一台車也剛停,有三位山友看起來也是要去爬這條步道,安全起見,我就黏著他們一起爬了一整路。一聊之下才發現有兩位也是台灣人,難怪那時候一看到就覺得很親切。 這條步道一路向上,爬到山的最高點,所

德州 -- 大彎曲國家公園 Big Bend National Park 上篇:簡介

圖片
繼去年春假去探訪了猶他州的兩個國家公園,今年春假去德州奧斯汀找朋友之前,又決定順道來趟獨旅,去探索另一個國家公園。 大彎曲國家公園(Big Bend National Park) 位於美國德州。一進入公園我的頭一個想法是,這裡長得跟猶他州的錫恩(Zion)國家公園有點像,都有非常壯觀、略微光禿的岩壁山景。不過 Big Bend 的特色是帶有更多沙漠風情,又由於處在美國及墨西哥交界處, 所以也可以看到墨西哥文化的影響,另外這裡也存有很多古老化石,曾經有不少個恐龍的化石就是在這裡被發掘。 Big Bend 是個蠻難到達的國家公園,距離德州附近的大城市,像是我飛去的奧斯汀、或是休士頓、達拉斯,都得開車大約七到十小時(德州真的大😳)。所以我在拜訪朋友前,這個「順路」去一趟 Big Bend,單程開了大約七小時的車。 這次到德州終於懂了 「德州什麼都大」 的這個梗。開車的時候,發現高速公路上的車子真的都特別大,一堆卡車,好像沒什麼人在開轎車。高速公路的速限也很驚人,80英哩(約時速130公里),沒看過速限可以到這麼高的地方。甚至連路上的停止路牌(stop sign)都特別大一個。還會看到路邊很猛的告示牌寫著「Don't mess with Texas」(不要惹火德州人),這麼凶,其實只是要警告人不要亂丟垃圾😅。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我覺得這裡的居民非常自豪身在德州,只要出現美國國旗的地方,一定下面都會再加個德州的州旗,儼然像是個獨立的國度。 回到介紹Big Bend這個國家公園,因為夏天這裡會太熱不好爬山,所以人氣最旺的時節是春秋。我去的時候是春假,算是人潮高峰期。由於公園裡沒有接駁車,大家都得自己開車進去,但是停車位卻是十分有限。就連最大的遊客中心,停車場也只有短短兩排,不像一些很大的國家公園,停車場之寬闊。所以園區內每天都會實施交通管制,要進入園區或是到較有名的登山步道都要排隊,等一台車離開後,管理員才會放行一台車開進去。所以我在公園的三天,每天都在卡在車陣中,等了至少半小時到一小時。我覺得跟美國其他規模較大的國家公園相比,這裡的設計還不適合太多遊客湧入。 Big Bend 公園內的路線有點像是一個倒著的「T」字型。從奧斯汀的方向開來,會從公園的北側進入。越接近公園,就會看到筆直的道路兩側長滿各種仙人掌,高的矮的都有,我一路就目不轉睛的讚嘆各種正在盛開的仙人掌花

找自己 -- 喜歡上我的冬天

圖片
身為一個被台中的晴空萬里好天氣養大的女兒家,上大學搬到台北後,我一直很不能適應那陰雨綿綿的冬天。來到美國中西部大平原後,發現這裡的冬天除了陰雨綿綿又冷之外,還有更令人受不了的漫漫長夜。早上天很晚才亮,上班要摸黑開車,又很快就天黑,下班繼續摸黑開車,常常都覺得不見天日。 所以每到了秋天,樹葉開始變色之際,在讚嘆這萬紫千紅的大千世界時,我的內心總是開始默默地感到惆悵,覺得又要面對陰冷黑暗,了無生氣的冬天了。 不過今年的我,卻開始欣賞起深秋和冬天的美。 欣賞這蕭瑟土黃的大地,陰鬱灰暗的天空。 焦黃的樹葉,乾枯的草皮,我細細用眼睛品嚐,也別有一番風味。 冷冽的空氣,灌進我每一個毛細孔。這瞬間,我活得很清醒。 彷彿所有生物都冬眠去了,外在一片靜默死寂。襯托出內心的聲音,格外清楚。 當我開始欣賞起一向最不喜歡的季節,我也漸漸喜歡上自己的冬天。 那些自己受不了,真希望自己沒有的特點。 我的多愁善感,我的敏感細膩,我的內向文靜。 我的容易緊張,容易焦慮,容易想太多。 我的不善言辭,臨場反應慢半拍。 我終於承認了,這就是我。 我開始仔細端詳這些以往自己想要掩蓋的特質,並聆聽這些過去被我認定為「瑕疵」所想要傳達的訊息。 冬天的大樹,沒有了樹葉,那些細小的樹枝,像是末梢神經一樣,描繪出大樹的輪廓。 那看似光禿的樹枝,近看其實隱藏著生機,節點裡醞釀著幼芽,隨時準備抽出。 大樹並不是凋零,只是在沉睡,在休息,在冬眠。 當我有意識的正面迎接那一股無以名之的惆悵,不再任由自己無意識的閃躲,才發現, 我的冬天,存在也有其目的。 或許是在提醒我該休息。 或許是讓我活得更深刻。 或許讓我避免了不必要的聲光刺激以及過於表面的互動。 或許是在告訴我,過去的某些傷還需要更多的照料,才能癒合得更完全 。 就像季節的輪替流轉,我的冬天又來了,又走了。 當我的冬天今年出現時,我已不像過去一樣,感到那麼害怕及反抗。就像是老朋友來訪,我開門迎接,並靜心感受,聆聽這冬天帶來的訊息。 今年的冬天,我不只喜歡我光鮮亮麗的一面,也開始欣賞起自己的陰暗面。說不定有天我甚至會愛上我的冬天。 我覺得我更完整了一點。 ***找自己系列文章*** 找自己 -- Me, My Tent, and I 找自己 -- 喜歡上我的冬天 找自己 -- 第一次幫自己辦一場生日趴,在美國唱卡拉OK! 找自己 -- 「Holding Space fo

美國中西部 冬天好好玩!

圖片
印第安納州位於美國廣大的中西部,這裡的冬天雖然對在台灣長大的人來說是冷得要死,卻也有很多好玩的事!之前在部落格上分別寫過美國中西部 夏天 和 秋天 好玩的地方,這篇就來分享冬天可以怎麼玩吧! 玩雪  ❄☃🌨🏂 印第安納州的冬天跟台灣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會下雪。雖然不是每天都下,但一年至少都會有幾天大風雪到要停課的程度,這時候就可以玩雪啦! 最專業級的玩雪,是可以到鄰近的滑雪場(Ski Resort)滑雪。印第安納州的滑雪場不多,我去過這裡的一個叫「 Perfect North 」的滑雪場,當地人覺得不算大,但對我這種沒滑雪過的來說已經是太夠玩了,因為也只會待在最緩的那個坡道上掙扎一整天。😂 但如果是真正專業的滑雪人士,可能會選擇到其他州 ,像是猶他州或科羅拉多州,都是以滑雪勝地聞名。 在滑雪場可以玩  雙版滑雪(Skiing) 或是  單板滑雪(Snowboarding) 。有人說 Ski 一開始比較好學但要滑得好比較難,Snowboard 則是相反,難學但會了就很容易。我的心得是,兩個都很難!都要做好摔到屁股開花的心理準備!😬 Snowboarding 很像是在雪上溜滑板,然後兩隻腳是綁死在滑雪板上的,所以很難行動。不是滑不起來,就是滑起來後停不下來。😱 總之滑雪好難,一路跌倒的過程。我記得第一次跟朋友去 Snowboarding,大家當天都是在比誰跌倒比較多次,結果過了幾個月才發現原來有個朋友那時候其實已經懷孕了但還不知道!這個孩子將來一定不是個草莓族,很耐摔。😄 但沒關係,不想去滑雪場跌倒一整天,有個我覺得最好玩也最簡單的活動: 滑 雪胎 -- 雪上甜甜圈( Snow Tubing) !基本上這就像是去水上樂園玩滑水道,只要坐在很大的一個滑雪胎上溜下坡就好了,不用任何技術,超好玩的!😆 (可以單人溜,也可以一群人拉著一起溜下去,超好玩的!) 通常滑雪場都設在郊區,雖然玩個兩三個小時就很累了,但還要開車來回再加上各種排隊,所以大概都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另外租器材跟服裝,也得花上很大一筆錢。所以我覺得對我這種外行的人來說,偶一為之即可。 若想玩雪但不想花錢,可以在家堆有趣的雪人,打打雪仗。我也有很多學生會去 滑雪橇(Sledding) ,在附近公園的小山坡上, 坐在自己帶去的

中西文化大不同 -- 在美國吃得到道地的家鄉味嗎?

圖片
每個國家與文化都有富含當地特色的食物,像是台灣的珍珠奶茶、臭豆腐、滷肉飯。然而當這些食物傳到了世界另一端,會因為當地的地理條件和人民喜好口味的不同,發生了「在地化」的現象。所以當披薩從歐美傳到了亞洲,口味經過了「在地化」,食材也不再只有起司和臘腸。 當我告訴我的美國學生,台灣也有披薩,我喜歡的披薩口味是「和風章魚燒」,有些披薩口味也會加上青豆和玉米,我的學生,聽到這些對他們來說很奇特的披薩口味,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想當然爾,在美國吃中式食物,也同樣有讓我下巴快掉下來的經驗。當中式食物傳到美國後,也同樣經歷了在地化的過程,不再只是「Chinese food」(中國菜),而變成了一種 「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美式中餐) 。或是如我的美國朋友東尼開玩笑所說的,不只是「Americanized」(美國化)而已,還是「improved」(改良版的)! 對我來說,有時吃著這些「Americanized Chinese food」,有種似曾相識,但又不是本人的感覺。明明是酸辣湯,但喝起來比較像酸辣湯的遠房親戚。去美國的中國餐館,照理說想吃的是種家鄉味,但有時卻反而是被提醒了離家還是有段距離的這個事實。 某次看到網紅黃大謙在紐約吃一家台灣人開的餐廳。他去的是一家沒那麼道地台灣味,但絕對是經過在地化、符合美國本地口味、很受當地人歡迎的餐廳,從他們拍攝當天只有他們一組亞洲客人這個事實可以證明。黃大謙在描述那食物的時候講的很貼切,他形容 這吃起來像是個小學畢業就到美國留學,中文已經忘得差不多的口味 。真是太會形容了!😅 在美國吃中國菜 第一次有記憶以來在國外接觸中餐是在多倫多學英文的一個暑假。某天和一位日本同學一起去吃飯,整頓飯下來,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日本同學每講三句話就要停下來用快譯通查單字,讓我常常忘了我們到底在講什麼外,就是在結帳的時候這個中國餐廳給了我們一人一個 「Fortune Cookie」(幸運籤語餅) 。在美國的中國餐廳,吃完飯也一定會給你一個幸運籤語餅,餅乾吃起來就像是薄薄的小林煎餅,有趣的是中間會夾著一小片紙條,上面會寫著你的運勢或是一句有哲理的話。而這就是美國人對中國菜的第一印象吧,我的學生都以為我在台灣應該是吃幸運籤語餅長大的。 幸運籤語餅的由來和發源地眾說紛紜,可以確定的是,這壓根兒肯定不是從中國或台灣來的。我曾經到舊金山中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