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美國老師同事下班後都得兼差?
某天學校剛放學,在走廊上碰見一位老師匆匆要離去,他解釋他要趕在銀行關門前去申辦一張新的信用卡。原來他家裡的熱水器壞掉了,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地下的水管剛好又裂開。這筆突來的四五千塊美金開銷讓他有點措手不及,所以他才準備去辦一張新的信用卡先來刷這些帳單。
我內心暗忖,美國人是不是真的都沒在存錢的呀? 這位老師是已屆退休的年紀,照理說應該會有足夠應付這筆開銷的存款。正當我在腦中跟自己說每個文化的金錢觀可能都不一樣時,不待我開口,這位老師就主動跟我解釋起他的財務狀況。他們夫妻倆都是老師,嗜好就只是遛狗。這樣單純的生活,在美國做老師這行業還是很難存到錢。除了繳房貸和各種帳單,還要幫兩個孩子買車及繳車險費用,加上美國大學貴得驚人的學費,因此要替兩個小孩存一筆教育基金是相當不容易...。聽他講完,我真是替他覺得沉重。
剛來美國教書的時候,聽到一位老師同事下班後要趕去當翻譯員,我想說,哇,在台灣幾乎沒有聽過有老師下班後還去打工的。不過後來才發現,在我的學校裡,幾乎每個老師都有第二份工作。最普遍的是下課後兼當球隊教練,還有的是房地產經紀人,有氧舞蹈老師,瑜珈老師,樂團主唱,廚師,大賣場經理,服裝銷售,攝影師,還有老師兼開校車,甚至連校長等級的行政人員也兼職做黃豆跨國買賣交易。總之,幾乎沒有人沒有第二份工作。我想這真的反映了,在美國光是只有一份老師的薪水真的是不夠用。
去年教師節附近,很諷刺的我剛好看到一篇時代雜誌評論有關美國教師的文章。那期的封面標題是這樣的:我擁有一個碩士學位,16年的工作經驗,兩份兼職工作,但我還得靠捐血漿來繳帳單--我是一位在美國教書的老師。
照片取自時代雜誌網站 Photo Credit: Time
看了不免感嘆,想想孔子若是在他誕辰之日看到這篇報導,可能也會想從土裡探出頭來,問問美國社會到底怎麼了。比起在台灣提到教師或是其他公職人員,大家都會覺得是份不錯的職業,鐵飯碗,福利也很好,可能還會被其他行業的人眼紅退休金領太多。在美國的經驗,我如果跟人提到我是一位老師,大家都是一副同情的臉孔,替你抱屈地說到:「你們當老師的薪水應該要調高一點。」而每每教到職業的主題,問學生以後想要當什麼,從來沒有聽過有人提到以後想要當老師的。
就時代雜誌所講,同樣具有大學學歷,教師與其他行業比起來,平均薪水少了18.7%,與1994年只少了1.8%來說,這二十多年來,教師的薪水可說是直直跌落;除此之外,2016年教師新鮮人的起薪,跟其他一樣需要大學學歷的行業起薪相比,足足少了20%。時代雜誌指出,教師薪水這麼低,與美國近年教育經費一直被刪減有關,而教育經費會被砍,可能又是源自於國家財政緊縮,兩大政黨對公立教育的爭論不休,以及過去教師工會爭取到的退休和健康保險福利也讓某些州的財政吃不消。
美國近年多起的教師罷工事件,已經反映出現在的教師待遇是個問題。時代雜誌也指出,有些州出現了教師荒,過去十多年修教育學程的學生數也驟減了23%,現職教師也出現流動率高的現象。
教師節又快到了,一年過去,美國的教師待遇危機依然存在。我聽到身邊的美國老師們討論到,某某學校開缺,缺額卻比來應徵的老師還多。教師對我而言是一份神聖的職業,老師們陪伴這些小孩、青少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些什麼影響。看著幾位畢業的學生,大學決定繼續進修有關中文的科系,我都有點感動又震驚地想說我到底對他們的人生做了什麼。不過就算我對教書在怎麼有熱忱,想到我以後下課後可能要趕去賣血漿,我都不免猶豫我是不是該考慮跳槽了? 我希望這份神聖使命能被美國社會看重,讓教師們能無後顧之憂的改作業,不用想著明天放學後要去賣血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