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台灣、中國、大美國」?——身處美國中西部郊區,一個華語教師的「文化認同」

圖片
此篇文章發表於 天下雜誌--換日線  「台灣、中國、大美國」?——身處美國中西部郊區,一個華語教師的「文化認同」 轉眼間,農曆新年已過月餘,春天來臨。 在來到美國當華語教師前,每到過年,就是我癱在家裡床上、沙發上,等著被餵食的悠哉日子;不過赴美當上華語教師後的這兩年,「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或稱 Lunar New Year)期間,我卻總像是個處於備戰狀態的小媳婦。 除了一堆「新年相關課程」要準備、以及全校性的大型活動要籌辦外,我還要帶著美國學生們「包」水餃、「寫」春聯、甚至練習「舞龍舞獅」......。以前在台灣,我根本只會「吃」水餃,和「看」別人寫春聯,而舞龍舞獅,更沒真的見過幾次呀! 因此很離奇的,為了加緊搶救自己似乎「理應具備」、實則貧乏的「中華傳統文化技能」,我直到在美國工作,才學會了包水餃及舞獅。 在台灣,我是一位英文老師,因此備課時,學習的常常都是西方國家「如何慶祝聖誕節和萬聖節」;反觀自己現在到了美國,因為教的是中文,反而因此得回過頭來,再重新學習一次自己的「東方文化」。 到了異國,才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文化 來到美國後,不論是美國當地人或台灣的親友,人們常常會問:「你到美國後,有些什麼『文化衝擊』?」;「台灣跟美國的文化,有哪裡不一樣?」 甚至連第一次見面的朋友,都很愛問我這種「其實很深奧」的申論題,逼得我不得不去思考,屬於我自己的「文化」是什麼? 也可能是,因為現在還肩負著「教育學生」的任務,所以有種使命感,很想與他們分享我愛的家鄉點滴,於是自己想知道得更仔細,才能介紹完全;也或許,是因為在每天的生活中,隨時都在比較著這裡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跟以前自己所習慣的有哪裡不同......。 總而言之,透過「比較」,我更了解自己的文化跟這裡所謂的「美國文化」,存在著哪些同異;更因為自己身處在另一個文化裡,反而更加認識了自己原本的文化。 就像是每個人的「自我認同」,其實有很大部分,也是靠著別人對自身的印象建立起來的吧! 這現象似乎有點弔詭,卻又頗為合理。 中西部的郊區高中,孩子們對「亞洲人」的印象 那麼,我透過這裡的美國人眼中,「重新認識到」的亞洲人,是什麼樣子呢? 在此之前,需要先簡介一下我所工作的地方:這是一所位於美國中西部、都市郊區的一所高中——全校一百多位教職員裡,只有我和另外兩位老師「不是白人」。至於學生同樣以出身當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