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0的文章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 教師赴美進修暨協助華語教學獎助計畫

圖片
這一系列分享,希望能幫助有興趣、有志於到國外體驗工作、教中文的人一點方向。小前提 : 我申請這些工作的經驗是在 2015-2016年左右,所以現在可能一些申請的細則、甄選方式等都已經不太一樣。如果你是認真要考慮某個工作的話,還是要自己去研究一下最新的規定喔 ! 這裡分享的只是在當時我個人所經歷的過程。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 教師赴美進修暨協助華語教學獎助計畫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上) 海外華語教師工作申請 經驗談 -- 教育部選送華語教師 (下) ----------------------------------------------------------------------------------------------- 首先要談的這個經驗,是個有關於失敗的經驗談😅。但也由於這個失敗的結果,讓我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並有了申請其他更多工作的經驗。雖然是個失敗的案例,希望有人可以從我的經驗中借鏡、學習到些什麼,所以還是鼓起勇氣跟大家分享了。 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     傅爾布萊特 (Fulbright) 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學術交流基金會,提供許多獎助計畫給世界各地的人。傅爾布萊特基金會在台灣也促進了很多台美交流的合作機會,其中我申請過、跟華語教學相關的是這個 教師赴美進修暨協助華語教學獎助計畫 ( 可點此去網站瞧瞧 )。 (圖片來源: 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網站) 他的計畫目標是  讓台灣的教育者 (英語老師、華語老師、語言老師、或者相關科系大學畢業生) 去美國大學的中文系當教師或助教、教中文、做文化交流、還可以在那間大學修課。期間補助食宿、學費、生活費、來回機票等 ,很適合在台灣的老師去美國充電成長一年喔! 我申請的時候大約是五年前 (2015年) ,現在回去看,網頁都改版,變得更清楚詳細,甄選的人數也變多了! 今年的報名截止日延長到 11月中 ,而且2021年的錄取人數竟然增加到 60人 ! 我記得我之前申請的時候只有十多個名額,可見美國那邊的學校很滿意我們台灣老師們的表現跟素質,所以才增加了這麼多名額! (有興趣的人把握機會呀!)  第一階段: 文件繳交 如果決定要申請了,第一階段要做的是就是準備好所有他們要求的文件。下列的

美國當志工 -- 香蕉皮其實很重滴!

圖片
這次要分享的志工經驗,要從印第安那州一年一度的賽車比賽 -- Indy 500 說起 (有興趣 可點選這篇介紹文章 )。這項賽事常吸引全美、甚至世界各地的賽車好手和觀眾前來共襄盛舉。而在比賽前幾個禮拜,通常會有一個跑半馬的賽事暖身活動,半馬的路線由市中心一路跑進賽車場裡,是十分有特色的一個路跑活動。我跑了一次,隔天幾乎無法行走😅,但還是很好的回憶啦!  由於跑完的隔年還是想再去這個半馬湊個熱鬧,但是不想再跑21公里,所以我加入 Indiana Recycling Coalition的行列,來當回收志工。 (和朋友在賽車場裡跑半馬,很有趣的經驗!)  Indiana Recycling Coalition (印第安納回收聯盟)   成立於1989年,此組織的目標主要是教育此州大眾、推廣回收的觀念,也致力於減少食物浪費、收集廚餘做堆肥。他們的一些實際做法像是提供回收桶、廚餘桶讓一些大型活動租借等。 發現這個組織存在時,有種十分驚喜、充滿希望的感覺! 因為我所在的地區,環保意識和實際做法,跟台灣相比真的是有很大的落差,像是學生通常都是一個午餐托盤上,牛奶紙盒、寶特瓶、保麗龍盤子、塑膠袋、吃一半的蔬果,統統都往同一個垃圾桶倒進去。(之前曾寫過一篇有關這裡環保看法的英文文章,有興趣了解我小小見解的人, 連結在此 。😊) 當然美國各州各地情況很不一樣,我這裡舉的只是我在中西部一個郊區小鎮觀察到的例子。這區政府沒有提供回收車、廚餘桶這種東西,要回收,還要額外花錢請回收公司開車來載。回收之艱難,難到我囤積了一些廢電池,甚至還帶著它們搬了兩三次的家,四年多了還是找不到可以回收的地方... 😖 讓我很欣慰的是學校這兩年開始在走廊、餐廳都放置了回收桶,雖然學生真正使用的比率還是有待加強,不過是個好的開始。加上又發現了這個 IRC 組織,了解到還是有很多美國人很關心環境議題的! (學校近兩年新設置的回收桶,造型挺可愛的😍) ------------------------------- 回到志工現場 -------------------------------- 去當義工的這天是2018年的某個五月天。活動當天我在輪班的時間到了集合地點,IRC的工作團隊已經在半馬終點的公園,架起了很多臨時設置的回收區。我的工作就是巡視公園北邊的這些回收和廚餘袋子,看有沒有人丟錯,滿了換新的袋子

玉米田裡學學玉米英文

圖片
最近開車在郊區,兩旁矗立的都是大片大片比人還高的玉米田。美國中西部盛產玉米,每次我的學生在寫筆友卡片時,都跟台灣學生介紹這裡很多玉米😂。這篇文章就來介紹些跟玉米有關的英文單詞吧! [可以吃的] Baby corn  玉 米筍,還沒長大的小玉米筍真的就還像是個baby一樣👶。 (圖片取自網路) Corn kernel 指的是削下來一粒一粒的玉米粒。 Corn on the cob   是整根的玉米。 (圖片取自網路) 在一些園遊會的攤販招牌上,也可以看到寫了 Corn on the cob,代表他們賣的是一些可以整根拿來吃的燒番麥。 Corn dog 是以前小時候常常會吃到的那種炸熱狗,用熱狗裹上玉米粉和麵粉後拿去炸。 Cornbread 玉米麵包是一種用玉米粉做成的麵包,我覺得吃起來沒一般麵包綿密,比較有種顆粒感。 (圖片取自網路) Corned beef 是一種鹽醃牛肉。我第一次點的時候還以為肉上面會有玉米,結果沒有,而且還跟玉米一點關係也沒有。Corn在古時候也有意指很粗的顆粒的意思,而這種牛肉是用很粗顆粒的鹽醃製成的,所以才叫 corned beef。這種鹽醃牛肉也是愛爾蘭的一個傳統節日St. Patrick's Day 必吃的食物之一。 (圖片取自網路) Mexican street corn 有次去了一家很道地的那種墨西哥冰淇淋店,看到大家除了吃冰淇淋外,也很多人買一種很像燒番麥上面裹了奇怪的粉的東西。後來上網一查發現原來這是墨西哥街頭很普遍的吃玉米方式,煮熟的玉米上面撒上美乃滋、酸奶、起司粉、辣椒粉、檸檬汁等。不過可惜的是上次看到沒買來吃,下次如果再被我遇到,一定買來吃吃看!  (圖片取自網路) [不能吃,但可以幫助你吃玉米的小工具] Corn holders 一開始看到這發明覺得蠻妙的,是一種可以插進玉米兩頭的小輔助器,讓手比較好拿玉米不會弄髒。 (圖片取自網路) Corn peeler 一種專門削玉米粒的神器,是說我都直接用牙齒削耶😁。 (圖片取自網路) [跟吃無關的玉米詞彙] Corn field 玉米田。美國中西部最多的就是一大片一大片一望無際的玉米田。 Cornhole game  很常看到有人在玩的一個小遊戲,很簡單,手上拿著像沙包一樣的小布袋,目標是投進遠方木板的那個洞裡,可以分成兩隊比賽。早期好像

中文教學 -- 美國高中,都什麼學生來上中文課?

圖片
又要開學了! 雖然在此校教書即將邁入第五年,每次看到新的學生名單都還是讓我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我每次跟學生說,來美國教中文前,我都想像他們應該會像一些辣妹過招、歌舞青春那些電影裡演的高中生,他們都覺得很好笑。電影當然跟現實會有差距,究竟我的學生都是什麼樣子呢? 當然每位學生、每個班級都有他們的獨特性,寫這篇文章並沒有要以偏概全的意思,只是想要分享教書四年多來,觀察到的一些小小心得。大家就看過笑一笑就好! 以前在男校高中實習的時候,就發現了一類、二類、三類、資優班的這些學生,上課的反應、下課會玩的活動,都不大一樣,很有趣。我還記得我的指導老師形容我在二類班上課的時候,有一種在勞軍的感覺😂😂。而現在我所在的學校有不同的外語課讓學生選擇,學校提供西班牙文、法文、美國手語、中文這四種外語課,就讓我觀察到了來選中文課的常會有些風格類似的學生。 歷史學究未來總統 我發現來上中文課有一類的學生對歷史非常有興趣,也對各文化的歷史也都有些研究。我想中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歷史,是吸引他們來上中文課的原因之一。 這類的小孩,會在一早上課前,我正在開電腦準備當天需要的檔案時,迫不及待的進教室問我對於海峽兩岸議題的想法。殊不知腦袋還沒開機的我,當下的想法只有...可以好好讓我喝完這杯咖啡嗎?😂 不過不得不佩服他們小小年紀,就懂這麼多國際政治情勢,很不簡單。 韓團可愛小迷妹  我們真是要感謝好鄰居韓國,因為托韓國偶像之福,很多學生開始對亞洲文化有興趣。我想學生是抱著學校既然沒有韓文課,中文課至少接近亞洲一點的想法來選中文。 這類的小孩,會在上課前興奮地來跟我分享 BTS 最新出的單曲,或是他們哪天要去看BTS演唱會。讓我回想起大學時室友們很瘋Super Junior 的時光,還有以前國中我很瘋松本潤的一段日子。那時候瘋到拿相機在電視前錄松本潤開記者會的身影,我老爸經過看到我這迷妹,只淡淡的拋下了一句: 「肖仔。」😆😆 日本動漫咖 我們也要感謝好鄰居日本,又是一個既然學校沒有日文課,中文課至少比較接近的例子。甚至可能因為日文也有漢字,有些人根本分不清這是兩種不一樣的語言。 這類的小孩,是在其他學生大聊漫威英雄電影時,難得可以跟我聊聊豆豆龍、神隱少女的孩子們。通常他們也都很有藝術才華,素描能力非常厲害。 語言小天才 有一類的學生對學外語非常有興趣也很有天賦,他們選過了幾乎所有其他語言課,當

美國當志工 -- 零度C中蓋房子

圖片
美國的志工服務風氣很盛行,幾乎各種機構、活動,都可以讓人報名去當志工。會去當志工的人,也不限於退休後的有閒人。目前我嘗試過幾種不同性質的志工活動,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經驗,順便介紹各種不同的機構。😊 這篇文章要介紹的這個機構是經由 朋友推薦認識的。來教書的第一年,一起住的朋友一家人都十分熱衷志工活動。聽他們提到了一個是去幫忙蓋房子的機構,叫做 Habitat for Humanity ,而且經驗聽起來很有趣,於是 我在兩年前放春假時去嘗試當了一次義工。 Habitat for Humanity ( https://www.habitat.org/ ) 是一個規模很大的非營利機構,大約在1970年左右正式成立。目前除了全美各州都有外,足跡還遍及世界上其他七十個國家。Habitat for Humanity 的宗旨是希望讓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安心地在屋簷下好好過日子。他們主要幫助低收入戶蓋房子或翻修屋子,後續的房貸也是這屋主能負擔得起的。 Habitat for Humanity 義工規模之大, 甚至包括前美國總統 Jimmy Carter 夫妻卸任後都曾參與並幫忙推廣。 在他們的網站上發現原來在香港也有,中文翻譯叫 仁人家園 ,有興趣的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瞧瞧 https://habitat.org.hk/where-we-build-hk/   。 ------------------------------------------------------------------------------- 記得去當志工的那個三月天 雖然是大晴天,但是大概才零度而已,好冷,冷到手指頭腳趾頭會失去知覺的那種冷。😨 當天直接到工作地點的房子集合,半完成的房子裡,其他來當義工的人都穿著卡其褲或整套連身工作服,看起來很專業的樣子。而我竟然還穿了件白色的外套,簡直是來亂的😓。(那天很冷嘛...不幸地,我最厚的羽絨衣是白色的...) 那天早上我被分配去做的事,我一直都聽不懂那個字,覺得聽起來好像跟可樂有關,只能看著別人在做什麼就跟著照做。後來回家查了那個字叫 caulk,是填補縫隙的意思,學到了個新單字。所以我那天拿著填縫劑 (caulk gun) 一直在補窗戶四邊、或是牆壁間的一些間隙。 (木桌上的工具是填縫劑) 中午有披薩可以吃,但大家都好認真,草草吃完趕著繼續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