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聖誕節就是要看聖誕燈!

圖片
在這天冷,天又黑得早的冬夜,走在戶外卻不會只想掉頭鑽回被窩,因為家家戶戶都會掛起很多小燈和聖誕節的裝飾,看了讓人覺得很溫暖。各個家庭展現創意外,街上的路燈或是人行道上的樹,也都會掛滿小燈,很是熱鬧! 每個城市也都會有一些可以特別去看聖誕燈會(Christmas lights)的地點,一種跟我們元宵節去看燈會是很相似的概念。本篇文章就來介紹一些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看過的聖誕燈會,有些好看到每年都會想去看呢! (社區裡的鄰居都用聖誕燈把房子裝飾得很漂亮) Winterlights at Newfields 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 這是我覺得印第安納這裡最美的聖誕燈!給人一種很絢爛魔幻的感覺。整個美術館外面的花園,可以看到小燈佈滿了大樹的樹幹甚至蔓延到各個小分枝,真是讓人好奇那麼高的樹枝是怎麼把燈掛上去的? 還有一區的燈景會跟著胡桃鉗的音樂一起跳舞,很典雅感!雖然這花園大部分是在戶外,但寒風中現場也可以來買杯熱可可,熱蘋果汁 (apple cider,沒有酒精的),或是熱紅酒,暖一下身體跟手。 另外因為這活動很熱門,所以一定要先去預訂門票。這也是過來人的哀傷經驗,今年本來想帶從別州來拜訪的好友去看,結果不知道要先訂票,上網一查才發現一路到下個月的票都早預定光了! (會隨著背景音樂跳舞的燈) (充滿魔幻力量的樹!) Christmas Nights of Lights at State Fairground 州立農牧博覽會廣場 這個燈會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得來速的概念,不用下車。燈會地點辦在印第安納州每年夏天會舉辦農牧博覽會 (state fair) 的一個大廣場。每台車買一張票,記得車裡的廣播也要調到指定的電台,這樣就可以一邊聽著搭配好的音樂,一邊欣賞車外的燈跟著旋律舞動。 Christmas at the Zoo 印第安納波利斯動物園 這時節去動物園的重點並不在於動物們,而是動物園裡面的各種燈飾!所以要記得在天黑了之後再去動物園看燈,因為在冬天,動物們並不是特別活躍,如果太早去,那就看不到動物也看不到燈啦。 就印第安納波利斯動物園網站上的說明,第一年開始有這些聖誕燈活動是在1967年,這也是全國第一座開始施行這種聖誕燈想法的動物園呢。 動物園的中心還搭起了一些小木屋,有一間可以跟聖誕老公公拍照,一間是聖誕老婆婆的禮品區,還有一間聖誕老人的馬廄,裡面真的有幾隻馴鹿在吃草。動物

美國過聖誕節 -- 四個推薦的好看表演!

圖片
聖誕節在美國是個充滿宗教意義的日子,很多人在聖誕夜或是聖誕節當天會上教堂。除此之外,這也是一個好好跟家人團聚的節日。大概十一月份開始,就會有很多適合跟家人或是朋友一起去欣賞的聖誕表演節目,大家看表演的時候都會盛裝出席,很有節慶儀式感!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喜歡看秀的話,聖誕節是個很適合看表演的季節!這篇文章來介紹我在印第安納州看過的四種經典聖誕表演,每個我都很喜歡!美國其他城市應該都可以找到類似的表演可以去觀賞。 Yuletide Celebration 耶魯表演 https://www.indianapolissymphony.org/events/season-subscribe/series/yuletide/ 這是我最喜歡的聖誕表演節目!是一個類似小型春晚的概念,不只有音樂演奏,還會加入舞蹈,唱歌,戲劇等等,是個形式相當多樣的表演,而且每年的節目都還會不太一樣。 這個表演的重點在於整場節目的音樂都是由市立交響樂團在現場演奏,今年托在交響樂團當大提琴手的朋友的福,拿到了免費的票,表演節目裡有男女高音唱聖誕歌,二三十位聖誕老公公跳踢踏舞,舞者裝扮成可愛的麋鹿跳芭蕾舞,Acapella等等,真的覺得好精彩又好有過節氣氛哪! (開演前的景象) (跟第一年在美國一起住的一家人來看表演!) (戲劇院的大廳也佈置得很有聖誕氣氛!) Nutcracker Ballet 胡桃鉗芭蕾舞劇 https://www.indyballet.org/nutcracker-21  胡桃鉗是一個很經典的聖誕節故事,對這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選 我之前介紹故事的文章 。而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也演變成一個聖誕節的新傳統,許多爸爸媽媽都會帶著小孩去欣賞這個胡桃鉗故事的芭蕾舞劇。前幾年終於買了票去欣賞,除了表演很有意思外,現場到處充斥著穿著可愛聖誕洋裝的小女孩們,也意外變成去看表演的另一個亮點呢! (芭蕾舞者們在演出結束時謝幕) A Christmas Carol Musical 聖誕夜怪譚舞台劇 https://www.irtlive.com/plays-and-events/2021-2022-Season/a-christmas-carol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舞台劇跟紐約的百老匯相比可能規模小很多,不過對我來說娛樂性質一樣好呢!這個舞台音樂劇演出聖誕夜怪譚這個經典的聖誕節故事,講述一個小氣鬼在聖誕

我去動了近視雷射手術!手術經驗分享和心得

圖片
上個月去動了近視雷射手術,術後左眼的復原狀況沒有很好,無法對焦,所以這陣子都無法用電腦或看書太久。 決定要去開近視雷射前,問過了身邊至少有七八個動過這手術的朋友,每個人都說隔天兩眼就都1.0看得很清楚,復原很快,是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 但偏偏我就是特別幸運,手術感覺沒那麼順利。所以紀錄一下這個過程,給需要的人參考。 手術前 我的眼睛偏乾,國中的時候戴了一兩年的隱形眼鏡,加上本來乾癬體質眼睛就偏乾,所以戴到後來變成有點乾眼症,每天早上起床都得點人工淚液才張得開眼睛。 這次在決定動手術前,比較了兩三間診所。後來選擇的這間診所,有 Lasik 和 Smile 這兩種不同手術的選項。Smile  (中文好像叫全飛秒雷射)這種手術過程裡,角膜需要被切開的部分比較小,所以對眼球的損害稍微小一點。我由於有乾眼症,小心起見,就選擇了 Smile 這個手術。 手術當天 手術這天剛好是我的生日,這是送過自己最貴的一個生日大禮了,也希望在我生日這天眼睛能夠重生啊!我先跟我的朋友兼同事兼鄰居去吃了個生日早午餐,她再載我去醫院。 到診所後護士先給了我一個鎮靜的藥丸,然後有好幾十頁的手術切結書和注意事項要簽名。切結書提到了很多可能會發生的副作用和意外,像是「視線模糊、畏光、夜間視力差、甚至失明」,讓人看得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 記得很好笑的是切結書上也是硬要提到如果不開手術會產生的後果,像是「眼鏡會不見」😂😂,真是讓我看到噴笑,眼鏡不見跟失明比起來也差太多。 簽完切結書後,再來就跟開刀的醫生見面。醫生說了一下開刀過程中會看到一個綠光,叫我要好好盯著那道綠光看,然後就準備進開刀房了。 我記得診所的一個護士也剛給這個醫師開完手術兩個禮拜,她跟我分享的時候把過程講得太輕鬆了,以致於我把標準設得很高而且想像得很完美。她說完全感覺不到痛,手術十分鐘就好了,隔天起來就都看的很清楚,她還去參加了一個朋友的生日派對。 手術中 躺在手術台上時他們先在我眼睛上點了麻藥,然後用一個小道具把我的眼球撐開,這還蠻不舒服的。接著機器就開始往右眼靠近,真的看得到一個綠點,就盯著它,然後機器最後就吸住眼球,聽到電腦開始倒數十秒鐘,應該就是儀器在用雷射光切開角膜。切完後機器就離開,換醫生開始在眼球上動來動去,過了幾分鐘右眼就順利完成了。 左眼就沒那麼順利了,機器吸住眼球後,醫生說是我的眼球動了,所以就放開了,但是我

那些我從美國學生身上學到的英文 (下)

圖片
(此文也刊登於 換日線: 美國學生教我的事(下)為班級寵物取名,卻鬧出天大笑話?最實用的俚語,得和學生討教! ) 這篇文章要繼續來聊聊那那些我從學生身上學到英文。 不知不覺距離上集的產出已經是好幾年前了啊! 有興趣看上集的請點此 。上集提到有關發音的問題 ,這集要來講講學生教我的許多年輕口語化(奇怪?)英文。 班級寵物「龍洞」 來到美國的第二年,我有個班上曾發生一件蠻好笑的故事。 某次上課時,學生突發奇想,吵著說我們應該要養個班級寵物。我那時候的教室連個窗戶都沒有,我想連植物應該都養不活,哪有辦法養個活生生的動物?於是我就隨便拿個書架上展示的一隻可以伸縮的紙龍,跟大家說這就是我們的班級寵物。🐉 學生依舊興致高昂,吵著說要給它取個名字。我想想也蠻有意思的,於是我開始解釋 「dragon」的中文叫「龍」,那我們要給這隻「龍」取個什麼名字好呢? 突然有個學生默默講出「龍洞」這個名字。我覺得挺驚艷的,美國學生怎麼講得出這麼有中國文化含義的名字?我開始解釋:「哇這名字不錯,台灣真的有個地方叫龍洞,在海邊,你可以去那裡潛水。」 不過就算我再怎麼遲鈍,也能發現這事有蹊蹺。因為在我哇啦哇啦邊講的同時,眼角裡隱約發現我的小老師已經笑到從椅子上跌到地上。但不管我再怎麼追問這「龍洞」到底有什麼其他意思,都沒有學生敢跟我解釋。等學生離開教室後,我馬上上網去查 Urban Dictionary。這搜尋結果一看,真是換我笑到只差也沒跌到地上去!真是覺得我的學生他們怎麼敢,也覺得簡直太荒謬了,我這老師跟學生真的是在雞同鴨講! 原來這龍洞的「洞(dong)」在英文裡有男生的命根子的意思,那龍洞的「龍(long)」聽起來就像「長」,所以這兩個字的發音合起來,在英文裡就有大概像中文裡「大鵰」的意思吧。😅 真是讓我覺得太荒謬了,原來我們花了大半堂課的時間在討論大雕,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在那之後,每次取名字時,有學生想叫什麼「龍洞」、「龍王」的通通都要注意,都是差不多的意圖。(之前有學生取名叫「郭帶」,我還想說跟武俠小說裡的「郭靖」有點像的感覺,殊不知後來漸漸聽到學生指著他大叫「Go die!」我才恍然大悟...😓) 「Lin Laoshi's Slang Education(林老師的俚語教育)」 「Slang」指的是一些說法很口語、比較不正式的俚語。青少年很愛用俚語,也很常發明新的俚

找自己 -- 面對自己的深層恐懼

圖片
在一個美國獨立宣言日的中午,我選擇獨自到一個新的城市旅行。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跟家人朋友在家後院烤肉吧,我走在克里夫蘭的街上,幾乎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在走去搖滾名人堂博物館的路上,我找了一個公園的角落休息。坐在長椅上,身旁被漂亮的繡球花環繞著,可以看到漂亮的伊利湖。 我邊吃著東西,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我一個人在異鄉,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闖蕩,一個人走走停停。眼淚止不住的靜靜淌下,但不是因為悲傷。我好像連結到了內心深處很久沒有被觸摸到的一塊。 這就是孤單的最高境界了吧?這不就其實是我一直以來內心深處的恐懼? 我害怕自由落體的墜落感,大家去遊樂園玩大怒神時,我就是幫忙顧包包的那個人。 我也害怕看鬼片,連看到預告都會讓我晚上怕到睡不著。 我也怕蟑螂,怕黑怕暗,怕在大眾面前說話,怕未知...  但我內心更深層的一個恐懼,是害怕自己一個人。 高中連自己一個人要去福利社買東西都會害怕,去補習一個人走在一中街上也會害怕。 倒不是害怕一個人的安危,我害怕的是自己一個人時,別人投來的眼光。害怕在別人的眼中我很孤單,在別人的眼中我沒人愛,在別人眼中我不夠好。 所以為了不想要讓別人覺得我不夠好,我做了很多背叛自己的事。討好別人,逃避衝突。逼迫自己留在已經失去溫度的感情裡,或再因為害怕一個人,盲目的跳進下一段不適合的戀情。為了不想要讓別人覺得我不夠好,我把大多時間精力花在別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時間一久,我還真的跟自己脫節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不管我逃到哪裡,從熟悉的家鄉逃到世界的另一頭,時間顛倒之處,我還是逃不掉那我得面對的恐懼。 公園長椅旁跑來了一隻松鼠,直直地朝著我手中的堅果逼近,打破了這寧靜及我的思緒。牠可能想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吧。 美國獨立紀念日這天,我徹徹底底的和這孤獨的感覺面對面。我也誠實的面對了我的恐懼,才深刻的了解到,或許那並沒有那麼可怕,或許我又獨立了一點。 活得無畏一點。活得任性一點。My World. My Way.  ***找自己系列文章*** 找自己 -- Me, My Tent, and I 找自己 -- 喜歡上我的冬天 找自己 -- 第一次幫自己辦一場生日趴,在美國唱卡拉OK! 找自己 -- 「Holding Space for Oneself」,陪伴自己的情緒浪潮 找自己 -- 人生的意義?認識並活出自己的獨特性 找自己

中文教學 -- 教學生尊重不同文化

圖片
美國很大,不同州乃至不同社區都會有不同氛圍。所以有些人說他們在美國從來沒遇過種族歧視,我是相信的。但我在美國教書的這幾年,可能我也比較敏感吧,的確是可以觀察到當地人對亞洲人有一些刻板印象。 我記得第一年來開中文項目的時候,偶爾會聽到有學生從走廊上經過時大喊 "輕輕蔥蔥" 模仿中文。或是我的幾個亞洲社調皮學生在替一個乒乓球比賽畫宣傳海報時,畫了一個戴斗笠的亞洲火柴人,眼睛是兩條細細的線,很白目地造成了社團內其他亞裔學生心理上的不舒服。也曾有過家長當著我的面,跟我說不想讓小孩跟我去台灣短期交流,因為在台灣我們都吃蟲。😐 當然我遇到的這些刻板印象,是沒有嚴重到種族歧視或傷及生命危險的程度,不過可能會造成一些人內心不舒服。 過去一年來,由於新冠肺炎的爆發,針對亞裔仇恨犯罪的新聞在電視上層出不窮。每每試著要跟學生討論這類話題,都覺得很有挑戰性。除了我的英語能力受限外,這種深入話題通常也會激起一些沒預想到的反應或情緒,讓我有點手足無措。 嘗試了幾年後,我目前會使用以下步驟來帶學生思考。在這裡分享給其他需要的老師,希望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多點同理心,尊重不同的文化。 第一步:短片啟發 既然老師我不夠會說,那就讓學生看看短片,聽聽其他亞裔美國人怎麼說吧!這兩部影片我都放過,裡面的亞裔美國人跟學生年紀相差不遠,所以他們的成長經歷也對學生來說比較有說服力。我覺得這兩部影片的效果都蠻好的! (TED Talk by Canwen Xu: I am not your Asian Stereotype)  第二步:反思討論 看完影片後,如果直接問學生的話,通常他們可能還沒什麼想法,或是有的時候可能話題會講歪。所以我會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自己進行反思,透過回答以下問題,引導他們去思考。 1.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heard them sharing those experiences? (看了剛剛的影片後,你對他們的分享有什麼樣的感覺?)   2. Why is it bad if we only judge other people based on stereotypes? (為什麼用刻板印象去評斷一個人不好呢?)   3. When first arriving at Mt. Vernon, Lin Laoshi heard multiple

找自己 -- 覺醒,找自己的顏色

圖片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從小到大常常被說是個沒什麼反應的人? 『 Too Dry 』 小時候學鋼琴,總是被老師嫌我彈琴的時候少了一份感情。大學的時候上英文寫作課,記得我寫的作文被老師用『 Too dry』(太乾)這個字眼形容過。 我一直覺得很無奈,好像自己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先天的缺陷。 我天生的反應度就比較小,就算內心很驚訝,可能表現出來就只是眉毛微微上揚。但越長大越發現,其實這沒反應,缺少感情,可能也是因為我習慣了隱藏和壓抑自己。 奇怪的是,雖然我反應小,但其實我是個敏感的人。所以當外在刺激造成內在情緒波動太大時,我會因為不知道怎麼近距離去面對和處理這些情緒,就變成壓抑、斷線、抽離自我、放空、遠遠浮浮的活著。 這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加上為了適應這個社會,害怕不被認可,讓我開始不問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緒,渾渾噩噩的生活著。我像個變色龍,在不同環境和人群裡變色。但這些保護色卻讓我迷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真正的顏色。 渾渾噩噩 第一次察覺到自己這麼渾渾噩噩不真實的活著,是有次跟一個新朋友聊天。我提到我喜歡去公園健行,這個朋友說她也喜歡,不過冬天冷的要死的時候她不喜歡去。我當下就說喔對啊,冬天太冷了,我也不喜歡去戶外。但這樣下意識的附和完,我內心突然意識到,不對呀,其實冬天只要外面沒有在下雪或是結冰,其實我還是喜歡出去走走的。為什麼我的直覺反應已經變成了不去表露我的真實想法呢?什麼時候我的下意識已經變成了附和別人的觀點、討好別人? 明明是個喜歡看八卦實境秀的人,卻在文青朋友面前不敢讓他們知道我在看什麼電視。明明喜歡粉紅色,卻硬要裝酷說自己喜歡紫色。明明天生就長得一副臭臉,卻怕被嫌被誤會所以得硬逼自己假笑。明明看到一些電影情節想哭,卻要在別人面前強壓住喉頭的哽咽不讓淚掉下來。明明是個敏感且多愁善感的人,卻要在被傷了心時表現的不在乎,因為怕別人覺得我難搞。 社會化的過程裡,因為內心的恐懼害怕,和太想得到愛,於是我壓抑內心和心靈上的需求,活得很不坦然,很不爽快。 為了讓大家都喜歡自己,我已經變成慣性討好別人,覺得這樣就會得到愛。但這樣的愛很淺薄,而且他們喜歡的也不是真實的我。更可怕的是,我甚至漸漸開始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了,我開始與自己失去連結。 我陷入了一股深深的低潮。一種提不起勁,莫名會想掉淚的低潮。一種一個人時,也不會想哼歌的低潮,一種很久沒有哈哈大笑到停不下來的低潮

美國當志工 -- 市區裡也可以當農夫

圖片
我很喜歡種些花花草草,但不是個綠手指的我,卻也常常把植物給種死。甚至是連不用澆水的仙人掌 🌵 ,也難逃我的魔掌。為了讓這些植物少受些罪,我之前報名了種樹志工的訓練。在種樹的活動中,聽到新的志工朋友提到另一個可以去當義工種菜的組織。趁著前陣子放暑假,就找了一天去試試。 Growing Places Indy     ( https://www.growingplacesindy.org/ ) 是一個專門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區裡推廣農業及種植農作物的組織。跟之前當義工的其他組織比起來,Growing Places Indy 的規模比較小一點。他們的宗旨是在讓都市裡的人也能了解食物是怎麼來的,農作及健康生活的概念,也推廣產自本土的新鮮蔬果。而他們收成的農產品,也會在周末到農夫市集擺攤販賣。 當天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九點一路到十二點,我被分配了主要兩件工作。第一是除玉米叢間的雜草,第二是鋪玉米叢間的小路。 除雜草就是個很舒壓的活動。不需怎麼用大腦思考,一邊跟其他義工聊天,一邊看到雜草拔起來就是了,拔起來的當下也還有一種爽快的感覺!不過同時我的大腦還是不小心思考了一下,不由得對雜草們感到同情。他們只是因為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就被視為雜草。我們到底是有什麼資格可以這樣決定其他生命的去留呢? 除完了雜草,第二項任務是要鋪玉米叢間的走道。得先去鏟一車又一車的枯樹皮,運回來後,再來回鋪在一排排玉米間的小走道。目的是為了不讓雜草那麼容易再長出來,走道也會比較好通行。 這樣一個早上下來,雖然蹲著除草真的蹲到腳很痠,拔雜草和拿鏟子也真的是用到手指很痛,但還是讓我這個不耐操的都市俗感到內心很平靜也很滿足。這次的志工內容算是我數一數二喜歡的,因為既可以在戶外,又能跟大自然接觸,結束前他們還讓我挑了一些現採蔬果當伴手禮帶回家!✌💚 除了運動又省了菜錢以外,這邊的義工和員工都具有豐富的農作知識。短短的一個早上,我終於解開了為何我種了一年多的番茄,始終沒有結出任何番茄的這個謎團。因為我種在室內,沒有蜜蜂來拈花惹草,花粉無法受精,是長不出番茄的。希望之後可以學到更多的種植小常識! **其他志工體驗文章** 美國當志工 -- 切菜切到起水泡! 美國當志工 -- 零度C中蓋房子 美國當志工 -- 香蕉皮其實很重滴! 美國當志工 -- 水泥叢林中種樹 美國當志工 -- 市區裡也可以當農夫

遠距教學的師生蠢事大集合

圖片
開學邁入第二個月了! 終於所有學生都回到了教室裡上課。去年在疫情中的一年,我任教的學校經歷了: ⟹ 線上教學 ⟹ 線上 + 實體分批 ⟹ 線上 + 實體分批 + 外加每週一天全體線上 ⟹ 又回到線上 + 實體分批 ⟹ 線上 + 實體但不分批 真是各種排列組合都試過一次,可謂是充滿變化的一年。 也為了三個年段要備線上課程,許多加班熬夜的日子,錄了超過150支教學影片。每天課與課之間的五分鐘趕著教室內消毒,趕快上Google Meet點名網路上的學生,還不能忘了也要給教室裡的學生找事做不然他們就開始玩手機... (為了網課製作了超過150支影片) 就在今年覺得終於熬出頭,好像美國疫情趨緩一切開始要回覆正常,學校甚至連口罩都說不用戴。結果目前不到一個月,教室裡的學生又開始一個一個消失被隔離了! 我看像去年一樣,同時要上網課和實體課的命運是逃不掉的。樂觀來看,去年上網課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蠢事,還是來記錄一下吧。 網課學生鏡頭的開與不開 剛開始上網課時學生都很興奮,每次在鏡頭前都熱情的想分享家裡的嬰兒或寵物。不過時間一久,學生後來都不開鏡頭了。有時候做活動逼他們全都得打開鏡頭,這一開不得了,看到有還躺在床上蓋著棉被的,有在吃飯的,有在健身房的,還有爸爸媽媽叔叔都在旁邊一起看著上課的 (老師覺得壓力好大😓)。 有次我的一個學生正在報告,突然全班聽到一陣「啪~~唰~~」超大聲的沖馬桶聲音, 全班精神為之一振!原來是有一位在聽報告的同學沒關靜音... 竟然把我們帶到廁所裡去上課了! 我還為這件事噹了這個神經大條的同學很多次呢。😂 網課老師的沒法度 上網課網路的穩定和速度真的很重要。有次上到一半我的網路突然當掉,急急忙忙重開機連回去,沒想到過了五分鐘,我的學生都還乖乖地在鏡頭前等我,真是感動! 還有次在家上網課時突然有人敲門,我正在講課所以就沒有理會,沒想到下一秒就有人直接開門進來了! 原來是公寓的維修人員,這麼會挑時間來修堵塞的水管,真是尷尬。 另外還有次是我手殘,有一次再用Google Meet時,我把在教室裡和在線上的另一群學生同時分配到線上的分組討論室(breakout rooms)做活動,就在我要結束分組讓大家一起回到主畫面時,教室裡實體課的學生就聽到我的一聲尖叫,我不小心按成了結束整個會議啦! 真是無奈! 線上那另一半的學生大概想說下課了,八成都沒有登入回來了。😓

中西文化大不同 -- 多倫多點漢堡事件

圖片
世界各地風俗民情不同,常常有些本地人熟悉到不經思考的一些習慣,在外地人看起來卻是摸不著頭緒。有時候來自不同文化的人雖然都是用英語交談,但受到母語文化的影響,卻像還是在講著不同的語言一樣。 記得我第一次一個人出國是在升大三的暑假,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在加拿大多倫多學英文。 有一天,我到一家速食店點餐,看著琳瑯滿目的菜單,腸胃開始緊張的攪動,我內心猶豫著到底要吃什麼?要怎麼講?雙腳緩慢的走向點餐櫃檯,眼睛直直瞪著菜單上那些讓我眼花繚亂的英文字,抵達櫃檯的同時終於吐出了幾個字:『I want number 2.』,內心總算鬆了一口氣。 但當我終於稍微放鬆下來,卻察覺到點我餐的那位服務員,一句話都沒有回應,正眼也沒有瞧我一下。 輪到我的外帶時, 餐點丟在櫃檯上就走了,甚至讓我連個說謝謝的機會都沒有。當時覺得有點奇怪,但其實也沒有多想什麼。 事後過了很多年回想起來,我覺得那位店員可能誤以為我很沒有禮貌。因為我在腦中倒帶了一下,他的確是有問我一句:「How are you?」的,但 我當時實在太緊張著要怎麼點餐,根本就直接忽略了他。 『How are you?』 「How are you?」這個可能是上英文第一堂課就會學到的問題,卻是困擾我蠻久的。 這個問候不分遠近親疏,可以是對親近的朋友,隔個週末沒見面的同事,或是第一次見面要幫你結帳的店員,都可以劈頭問你個:「 How are you?」 通常對這個簡單的問候,當地人都是以一種高亢愉悅的音調,可能不用經思考就反射性回答:「Good! How are you?」然後就流暢的開始點餐或是開始閒話家常。 可能相當於在台灣,像是爸媽看到鄰居會簡單說聲:「呷飽沒?」通常就是不用思考,簡單回個:「 呷啊 !」 或是「 還沒 。」 之類的就好。或者像是在大學時看到朋友,打招呼就是問些明知故問的問題:「要去上課啊?」(不然咧?😂) 所以習慣這種不同招呼語的我,每次聽到「 How are you?」 要回應就是覺得彆扭。聽到都會愣一下,到底是要說自己過得好還是不好?不管聽了幾年了,到現在有時候聽到還是會讓我跟不上節奏反 應。 『Can I have ...』 那次的點餐事件,除了沒有回應店員的「 How are you?」 外,我也發現美國或加拿大人點餐的說法和我們有點不一樣。我們用中文點餐都直接了當的說我要什麼什麼,英文的說法倒是蠻婉轉的,

找自己 -- 你跟自己熟嗎?

你跟自己熟嗎? 我跟我自己其實蠻不熟的。 2020年,疫情引發下的動盪之年。對我來說,失去重要的親人、年過三十的分手,意外成為一個自我覺察、自我覺醒的開端。 活了三十個多年頭,才終於發現我一直活得很壓抑,其實不懂自己。 我自認是個隨和的人,『隨便,都可以』,是我蠻常說出的話。 但我真的沒意見嗎?還是我內心那個小孩,其實很害怕表達他的想法?說出來了別人不認可怎麼辦?說出來了會不會被笑?說出來會不會讓別人失望? 時間一久,我好像也就直覺的不會去問心底的意見。現在想開始關心這位小孩,但小孩太久沒被問過,卻也還真的不知道他的意見是什麼了。 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 我想要什麼?不是這個社會想要或是周遭家人朋友想要的,是我自己真正渴望的? 什麼會激起我內心漣漪,讓我情緒起波瀾? 什麼會讓我想笑? 什麼樣的情節特別容易讓我激動熱淚盈眶? 什麼樣的音樂會讓我的身體想跟著擺動? 什麼樣的話題或人事物會讓我想逃避? 什麼會激起我的自我防衛機制? 什麼是我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如果我的生命故事是一本書,裡面會寫著什麼樣的章節? 要認識自己原來不是件簡單的事。 一切都是從覺察開始,就像病人有沒有病識感一樣。我想我要鼓勵自己,至少我已經勇敢的踏出這第一步,認識自己。 ***找自己系列文章*** 找自己 -- Me, My Tent, and I 找自己 -- 喜歡上我的冬天 找自己 -- 第一次幫自己辦一場生日趴,在美國唱卡拉OK! 找自己 -- 「Holding Space for Oneself」,陪伴自己的情緒浪潮 找自己 -- 人生的意義?認識並活出自己的獨特性 找自己 -- 做自己,不需要解釋藍莓口味的包子 找自己 -- 面對自己的深層恐懼 找自己 -- 覺醒,找自己的顏色 找自己 -- 你跟自己熟嗎?

俄亥俄州 克里夫蘭 -- 庫雅荷加谷國家公園 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

圖片
庫雅荷加谷國家公園 (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 位在俄亥俄州東北邊,離克里夫蘭市區約莫半小時車程。雖然是個國家級的公園,但並沒有像大峽谷那樣壯麗,或是黃石那樣受歡迎。不過我相當喜歡這國家公園存在的意義,體現了人為力量和自然可以怎麼達到平衡。 從北到南貫穿這國家公園的是庫雅荷加河 (Cuyahoga River)。在以前這是一條臭名昭彰的河,主要是一條運河用來運送貨物,所以是飽受污染的一條河。歷經了科技演進,運河漸漸被火車給取代,但火車及周遭工業開發的產業依舊持續讓這裡的環境飽受污染。再度經歷產業轉換後,以及環境保育人士的大力推動,庫雅荷加河及周遭的生態終於在1974年被劃為國家公園保護,也還給了這條河原始自然生態樣貌。以下就來分享來這個國家公園可以做的一些活動吧! 爬山健行 Brandywine Fall Trail + Stanford Trail  這個公園裡最有名的是這個Brandywine Fall步道,可以看到一個瀑布。我去的時候可能算是這裡的枯水期,瀑布看起來蠻小的。瀑布外環的步道也連接到另一條 Stanford Trail,這個步道會穿過一些樹林,人群也少了些。 (Brandywine Fall) (Stanford Trail) Ledges Trail  這步道是我覺得最美,最舒服,也最適合一個人爬山的。 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挺壯觀的岩石紋理,而且樹蔭很多很涼快。 時不時也會遇到其他路人,除了可以幫你拍照外,也不會讓我擔心有山貓跑出來把我給吃了,但人又不會多到很擠的程度。 Towpath Trail  非常筆直平坦的一個步道,很多人在這裡騎腳踏車。這條步道稍微沿著庫雅荷加河由南到北走經公園,沿途可以看到很多以前運河船閘 (lock) 的遺跡。 在以前,河的兩岸有些採石廠 (quarry)。物換星移後,採石廠已不在。但若仔細搜尋,還能看到點以前工廠的蹤跡,在充滿綠蔭的步道上可能會有以前工廠大型機具探出頭。 (遺留下的運河船閘) Tree Farm Trail 這個步道位在一個池塘旁邊,比較不是那麼受歡迎的。會去走是因為剛好在池塘參加完一個釣魚活動,看到這個步道就想說去走走。結果整個小時幾乎沒看到其他人,加上步道上雜草叢生,若不是剛好在我不遠處剛好有對老夫婦也在走,我可能會很害怕。😓 釣魚 美國的國家公園裡,常常都會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