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2的文章

舊金山中國城 -- 看見李小龍收藏家眼中的李小龍

圖片
( For English Version ) 那是一個帶著時差的午後,我在舊金山轉機,決定多留一天。走在舊金山中國城的街頭,順道進去參觀  美國華人歷史學會博物館 。館內最近正好有個關於李小龍的展覽,說實在的,李小龍的電影我一個都沒有看過,頂多只看過一些武打片段,更多的是後世的模仿。對於這位耳熟能詳的電影巨星,我並沒有太多了解。帶著一顆好奇心,我開始參觀了起來。 當我正在閱讀展覽牆上的一些文字和照片時,有一位先生走來並開始替我介紹旁邊這個李小龍在演「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電影裡「加藤」(Kato)這個角色時戴過的眼罩。開始跟他交談後,才發現,原來這位 Jeff Chinn 先生並不只是個導覽義工,展區裡的所有物品,其實都是他本人的收藏。而今日恰巧是李小龍逝世滿49周年,所以他特地前來替今天的觀眾導覽,我也就這樣很幸運的,誤打誤撞認識了這位算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李小龍收藏家。 (與此展的收藏家 Jeff Chinn 先生合影) 我問了 Jeff Chinn 先生蒐集李小龍物品的緣由,他開始娓娓道來。Jeff 與李小龍誕生於舊金山中國城裡的同一家醫院。在中學時期,Jeff Chinn 先生一家人搬離了中國城,到了一間只有他這一個中國人面孔的學校。除了要適應新環境外,他也因為膚色不同,成了弱勢,而遭受霸凌,壓力甚至大到得了胃潰瘍。 在 Jeff 那段艱苦的青少年時期,李小龍開始在美國的影壇闖出一番成績,也讓 Jeff 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一位跟他一樣長得是中國臉孔的名人。李小龍驚人的功夫拳法,讓當時的美國社會開始出現了一種「中國人也可以很酷」的氛圍,這讓 Jeff 漸漸的開始對身為中國後代感到驕傲,也讓當時在美國的許多亞裔後代多了點自信。Jeff 就這樣成為了李小龍的忠實粉絲, 從五十年前開始,一路收藏李小龍相關物品,也在李小龍意外逝世後,致力於推廣他的傳奇,不讓李小龍被後世所遺忘。 Jeff 回憶到,那時候在學校經歷低潮,他回到家裡,邊哭邊望著房間裡牆上的李小龍海報,彷彿就給了他一個走下去的力量。在當時,我想李小龍之所以能成為許多亞裔人士的精神支柱,除了同樣的亞洲臉孔外,最鼓舞人心的是當李小龍面對困難時所展現出的堅韌性。 (Jeff Chinn 先生於青少年時,房間裡掛的...

San Francisco Chinatown -- Meeting the living legacy of Bruce Lee

圖片
( 中文版,請點此 ) It was an afternoon in San Francisco while I was waiting for my connecting flight to Indianapolis back from visiting my family in Taiwan. I decided to use those spare hour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 Museum in Chinatown. As I was strolling through the “We Are Bruce Lee” exhibition, a gentleman approached me and started to tour me around. He introduced himself as Jeff, or Mr. Chinn, and it turned out that he is the collector of this exhibition. Mr. Chinn was there that day to pay tribute to Bruce Lee on the 49th anniversary of his passing. I didn't know that I showed up on a special day, and I for sure got a special personal tour around the exhibition. All the artifacts from the exhibit were the collections of Mr. Chinn. And from his sharing, I now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gacy of Bruce Lee and the Asian American experience. (On the left is Mr. Jeff Chinn, the collector of this exhibit "We Are Bruce Lee.") During mid...

美國中西部 夏天好好玩!

圖片
通常夏天放暑假,就是我回台灣探親找朋友的時間。前兩年因為Covid和簽證的問題,連著兩年暑假都回不了台灣,迫不得已(?)只得留在印第安納州,卻也意外的發現這裡的夏天真的很舒爽!不會過熱到流汗黏膩的程度,也不會冷,出太陽的日子也蠻多的,是非常適合做戶外活動的天氣! 之前寫過了印第安納州這裡 秋天好玩 的地方,那這篇就來看看夏天可以玩什麼吧! 1. 玩水 💦 夏天最適合去玩水降溫了!美國中西部雖然沒有靠海,但這裡也還是有些大大小小的湖,當地人很喜歡到湖邊從事水上活動。 在美國,蠻多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會買船,或是跟兄弟姐妹一起合買大家輪流用。湖邊通常會有小碼頭(Marina),可以看到很多私人的小船停靠在那,也會提供可以讓人租借的船。所以一到夏天,有船的人就會邀三五好友一起來搭船,不然也可以一大群人一起去租船。 很受歡迎的是一種 浮筒船(Pontoon Boat) ,船雖不大,但開起來穩穩的,可以容納大概十多個人,大家準備一些吃的喝的,很適合在上面開趴。在找個地方下錨,跳到水裡泡水,或是拿出游泳圈或一些水上墊子(Floating Foam/ Water Mat)來玩。我也看過有人玩 快艇(Speedboat) 或是更高級的來個 遊艇(Yacht) ,總之可以在各種船上吹吹風,非常舒服呢!有些湖邊有時也會有現場音樂演奏,或是國慶日的時候會有煙火秀,大家就會找好地方下好錨,在船上欣賞。  除了搭船之外,湖邊還有很多好玩的水上活動。像是可以划個 獨木舟(Canoeing or Kayaking) ,或是玩個 立漿(Standup Paddleboard) ,享受離水面很近的感覺,十分消暑。或是也有學生跟我說他們很喜歡玩 無繩滑水(Wakeboarding) ,我沒有玩過,感覺很難😓,但也蠻多人會去嘗試的。 玩水上活動這麼累,很適合三五好友一起租個湖邊的Airbnb 小木屋。玩累了,就可以回到小屋中休息,再搭配著湖景吃吃烤肉。 2. 戶外踏青 🌳 我最喜歡在一個悠閒的午後,到附近的公園,找兩個樹中間架起吊床(hammock),可以看看書,想睡就順便來個午覺,非常愜意。夏天的好天氣也很適合去大一點的公園健行,或是找個地方露營,或是找個草坪野餐,接近大自然。  ...

找自己 -- 人生的意義?認識並活出自己的獨特性

圖片
成長的過程中我花了許多心思去了解別人,但我好像不曾好好花時間及心力去認識自己。 What's my "thing?"  有些人天生的專長和興趣很好發掘,可能特別會打籃球,或是非常喜歡畫畫。但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不覺得有什麼是我特別喜歡的,或是特別擅長的,甚至是特別有熱情的。正面來說,我好像是個五育均衡的人,什麼都很走中庸之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其實是一直找不到我的獨特性, "my thing",或者說是我來到這世界上的意義。  曾經在人生低谷時,攤在床上,盯著天花板的吊扇,轉呀轉的。覺得我就像這吊扇日復一日的轉著,忙著,但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 把自己當成一個研究對象,好好觀察 在自我覺醒的路上,我開始對自己感到好奇,把自己當成一個研究對象一樣,去觀察自己。 有次我看了一本書,叫「Who Are You Meant to Be?」作者在書裡介紹了每個人依照大腦左右腦不同部位的發達程度,如何呈現出8種不同的思考模式和特長。而做完書裡的測驗我真是驚呆了!我竟然是我一開始猜都不會去猜的「藝術家」性格,可見我有多不了解自己。 我一開始覺得,我的測驗結果怎麼可能是個藝術家呢?我畫畫的技術大概是幼稚園的火柴人等級,對逛美術館我也不是有多大的興趣。不過再耐心的進一步看書上解說,發現我還真的是有書裡描述的藝術家性格。原來我屬於右腦中的右腦,感性中的感性,需要可以發揮我的創意,需要可以真實的表達自我與人連結,需要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我才了解,原來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容易想太多。原來很多人並不會像我一樣三不五時就看電視看到喉頭哽咽。原來跟別人比起來我真的比較敏感,心思細膩,感情豐沛,卻也多愁善感。 一開始看到書中講到「想太多」,「多愁善感」,總覺得是比較負面的形容詞。但,那就是我。我也才了解,我會活的像行屍走肉,是因為不了解自己,不懂原來自己有這些需求,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因為沒接受,所以就不能夠超越。 原來我喜歡寫作  以前我對藝術的定義可能太侷限於畫畫。而我喜歡也比較擅長的創作途徑,可能是偏向寫作,這也是到最近才領悟到的。 以前總覺得,寫作,就等於是在學校的國文課寫作文。我從來不覺得寫作文多有趣,也不覺得我特別會寫作文,我的作文也不是會被老師拿來當範本的那種,甚至在大學的英文寫作課上還被老師評論我寫出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