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3的文章

失根的蘭花?-- 海外亞裔的美麗與哀愁:教育現場篇

此系列想來分享我在海外觀察到的、有關亞裔的一些歷史背景和自我認同、以及美國社會對亞裔文化不會明說的刻板印象。不過文章觀點來自我的片面觀察與經驗,不能一概而論所有人的想法。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單純希望能記錄一些群體的經歷,並非造成種族對立。 上篇 提到了我到美國中西部任教後,觀察到校內亞裔背景學生的一些心境與成長經驗。除了上篇提到的,亞裔背景的學生可能在美國的課程裡較學習不到有關亞洲的內容,這篇要繼續來講講我在教學現場遇過的一些會讓亞裔不太舒服的歧視性刻板印象。 在這分享我覺得相當有代表性的三個小故事吧。不過在分享前,我想先聲明,很多歧視的發生來自於不了解。很多美國中西部的人對亞洲文化接觸較少,印象只有來自於道聽塗說或是電視螢幕上。但經過學習他們的觀點也會改變,故事裡的人物也會成長。沒有誰比較高尚,讓我們用寬待一點的心情來聽聽故事。 「Slanted Eyes」 小時候跟家人去美國玩,我記得在飯店看電視的時候,媽媽說到:「真的很討厭美國人的卡通裡都把中國人角色畫成眼睛只有兩條線。」 小時候聽聽不以為意,一直到來到美國任教後,才徹底認知到,原來這真的是一個針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眼睛小到像兩條細線」。曾經有亞裔學生跟我說,小學的時候會有男生跑到他前面,故意把眼睛拉成兩條細細的線。雖然對這個學生來說是好幾年前的事了,但他講到委屈處,還是很難過的哭了。 第一次正面交鋒這敏感的議題,發生在我督導的亞洲社。某次我的亞洲社為了要募款給一個中國孤兒的領養機構,決定舉辦一個乒乓球錦標賽。這個活動的立意相當良好,但才剛開始準備的頭幾天,就有一個幹部看起來很嚴肅的來找我談話。 原來當天社課的時候他們請社員幫忙畫一些宣傳海報,結果有一群比較調皮搗蛋的男生畫出了一張相當冒犯亞裔族群的海報。我拿起這海報仔細一端詳,倒抽了一口氣。首先,看得出很不用心,畫得很醜、字也寫得很潦草。這就算了,沒想到還畫了一個戴斗笠的火柴人,眼睛是細細的兩條線,手上拿著一個乒乓球拍,旁邊對話框裡寫著「ping pong won tong」。 其實如果我剛來美國,對這裡文化不是很了解的話,我可能會單純覺得這個海報就是不用心、畫得很醜。但是看到社內的亞裔學生都覺得被這張海報冒犯到,我想這一定不只是畫得很醜,而是有戳到痛處。這些亞裔背景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經歷過了不少類似的案例。 原來我們都覺得外國人五官很深邃,反過...

失根的蘭花?-- 海外亞裔的美麗與哀愁:學生篇

此系列想來分享我在海外觀察到的、有關亞裔的一些歷史背景和自我認同 、以及美國社會對亞裔文化不會明說的刻板印象 。不過這也都只是我的片面觀察與經驗,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單純希望能記錄一些群體的經歷,並非造成種族對立。 我在美國中西部近郊的一個高中任教。通常不是在美國東西兩岸的大城市,又是在郊區的話,華人不會太多,當地種族的組成也會比較單一。我是我們學區裡第一個,到現在也還是唯一的一個中文老師。到學校的第一年,全校除了我和其他兩個老師之外,其他的上百個教職員全都是白人。我從在台灣身為一個「多數」,到這美國玉米田變成了「少數中的少數」,很難不會對自己的膚色感到敏感,也開始觀察和關心起種族議題。 除了沒有亞裔面孔的同事外,我的學區內有亞裔背景的學生也算是寥寥可數。而從這些為數寶貴的亞裔學生身上我也觀察到,他們並不是像我一樣,為中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到自豪。反而這與生俱來的亞洲人臉孔,在他們成長的時候,多少造成他們的迷惘與困惑。 學校裡的亞裔學生 就我教書這些年自己的不負責任簡單觀察,發現學校裡有兩群很不一樣的亞裔學生。 第一類的學生對亞洲文化有認同感或至少有好奇心。他們會跑來上我的中文課,一直上到沒有課可以再跟我繼續修為止。甚至積極的找我在校內成立亞洲社,希望推廣自己所屬的文化。他們也跟我說,學校開設了中文課,讓他們有種自己的文化被看到的感覺,終於不再覺得在學校裡像 是隱形人。 另一類的亞裔學生則是在走廊上會特意避開我。我如果對他們微笑一下,還會嚇到他們腳步加快,像看到鬼似的逃走。這類的學生不喜歡自己只被定義為亞裔,因此有點極端的不想與任何亞洲事務沾上邊。他們的外語課會去選西班牙語或其他語言,如果音樂劇要安排亞洲人的角色給他們,他們也會拒絕演出。說到底我覺得這類的亞裔學生對自身血脈文化沒有認同感,甚至可能有點自卑。因為覺得亞裔文化在當地不夠酷,所以不想被貼上亞裔標籤。也或許他們的自我認同迷惘,正在摸索自己除了有一張亞洲臉孔,還有什麼其他潛力,因此就採取很決絕的手段,將自身與亞洲的連結切得一乾二淨。 亞裔的成長經驗 也不能怪有些學生如此排斥自己的亞裔出生。身為少數族群,他們從小到大不常看得到跟自己面孔相似的人,而在學校裡,課程也很少能接觸到有關亞洲的內容。 美國學校所教的歷史跟我們在台灣學的是很不同的。 在太平洋另一頭的台灣,小時候在歷史課上會學到中...

印第安納州年度盛事 -- 「Indy 500」(印第 500)賽車比賽 🏁

圖片
五月一到,對我來說是快放暑假的日子,心情開始輕鬆了起來。對印第安納州的居民來說,五月更是個熱鬧的月份。全州最盛大的賽車比賽 -- 「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里大獎賽」 ,或簡稱 「印第500」(Indy 500) ,每年選在五月底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而一系列的賽前活動,熱熱鬧鬧了整個五月。 「印第 500」(Indy 500) 這個「印第 500」賽車比賽,隸屬於美國賽車錦標賽中的頂級賽事 「IndyCar」(印第賽車) 系列賽中的一場重要賽事。最早的第一場賽事可溯源於1911年,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人潮來觀賽,據官方統計,今年2023年約有二十三萬人次前來比賽現場「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Indianapolis Motor Speedway)觀賞賽事。 比賽之所以叫「印第 500」,是因為整個賽程為500英里。而車道一圈為 250 英里,所以賽車選手總共要開「兩百圈」!對賽車不怎麼了解的我,一開始以為賽車大概就是開個一圈,看誰最快,跟賽馬一樣。結果聽到這個比賽,車手要開「兩百圈」,整個賽車要好幾個小時,我真是下巴快掉下來! 因為要開兩百圈,賽車這項賽事所挑戰的,並不是只有車手一個人。當然車手的駕駛技術相當重要,但整個車隊事前的策略和當天的團隊合作、以及這台賽車的性能,都是能否致勝的關鍵。 印第安納州的路在初春時,通常都會因為冬天下雪結過冰,撐出東一個洞西一個洞的,開車要很注意這些大小窟窿。聽過朋友講的一個笑話,整個州最平順的路,就只有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了。😂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有個綽號叫「Brickyard」(磚場),因為早期的賽車場的賽道是由紅磚塊鋪成的。而為了紀念這個特色,今天的賽車場在起跑點的地方還留有一小截早期的磚塊道,聽說跪在地上、把屁股翹高高、然後親吻這條磚塊道,是一項當地的傳統呢! 「印第 500」還有另一項有趣的傳統。繞完了兩百圈,最後終於贏得冠軍的賽車手,頒獎時除了領獎盃外,還要現場把一大罐牛奶喝掉。據說是在好幾十年前,某次冠軍為了消暑喝了一瓶酪奶,後來被牛乳業者看上商機,就提出了一個點子,若是冠軍可以在頒獎時喝牛奶,就獎金加碼。現在的牛乳業者還會事前調查每位賽車手的牛奶喜好,看是要全脂、2%脂、或是乳糖不耐症等,都會貼心的幫忙事前準備好。 (Photo Credit: Indianapolismotorspeedway.com...

中西文化大不同 -- 魚頭、雞爪,嚇到美國人?

圖片
幾年前學校有個參訪團,大約十多位老師和行政長官,一行人從我任教的印第安納州飛到中國的遼寧參訪當地的學校。 輾轉了十幾二十個小時,終於降落在中國的北京機場。我們的飯店位在鬧區,接近王府井大街的地段。當天晚上大家一起出去吃晚餐,就在我暗自心想:「終於到了中國,不用再吃美國那些漢堡和冷冰冰的生菜沙拉」,這些美國同事卻決定第一餐要去吃路過的一家不知名義大利餐廳。 本來我是想提議去吃鼎泰豐的,不過想想好吧,讓他們的腸胃緩一緩、適應一下。所以雖然有點小失望,我還是合群的一起去吃了這家義式料理,點了個番茄義式鮮蝦面。 我的鮮蝦面來了,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鮮蝦義大利麵。但這是在中國嘛,又不是在義大利,本來就也沒有對這義大利麵有什麼太大的期望。不過舟車勞頓了一整天,有熱騰騰的麵還是很幸福的,我就開始剝起了蝦子,吃這義大利麵。 但就在我認真的剝蝦殼時,眼角餘光瞥見怎麼好像有些銳利的眼神在看我。我抬起頭一看,才發現竟然整桌人都停下來了,還非常仔細地在盯著我瞧。 我很緊張的問道:「怎麼了嗎?」 這些同事和長官回道:「沒事,我們只是在觀察你怎麼剝蝦!」 這麼一聽,我突然恍然大悟,我還真的是沒有在任何一間美國的餐廳看過有人剝蝦子。超市裡賣的冷凍蝦子,也都是去頭、甚至去殼的。難怪這些美國人從來沒有看過有人剝蝦子,更別說會知道要怎麼剝蝦子了!沒想到這些美國同事們到中國的第一餐,馬上就體驗了文化衝擊,這頓晚餐,也就當場演變成了我的剝蝦子教學課。 除了蝦子要自己剝殼讓美國人很驚訝外,有什麼樣我們習以為常的中式料理是會讓美國人退避三舍的呢? 「現出原形」 根據我自己的不專業觀察,研究樣本來自我的學生、身邊的美國同事、和當地朋友,除了各種含有豆類的甜點他們大多不會喜歡外,會讓他們不只皺眉,甚至會發自內心尖叫出聲的,就屬各種會讓肉「現出原形」的食物了。 會讓肉類「現出原形」的食物,就像是雞頭、雞爪、魚頭、內臟等,提醒你這塊肉是來自一個曾經活生生的動物。像是對我們來說在普通不過的魚頭,吃飯的時候看到一整隻全魚很正常的吧,辦桌的時候還要有個小火爐在鐵盤下面加熱。但這對美國人來說卻會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因為在美國超市賣的魚都是切好的魚片,看不到魚眼睛盯著你瞧的。 記得有幾次跟著任教學校到台灣和中國參訪的經驗,每次地主學校都盛情款待,請吃高級餐廳裡的合菜,一桌肯定是要上萬的那種。席間的小菜像是雞爪、夫妻肺片,還有高級的...

德州 -- 大彎曲國家公園 Big Bend National Park 下篇:挑戰沙漠裡獨自露營

圖片
前兩篇介紹了 美國德州的大彎曲國家公園(Big Bend National Park) 以及 我在那所爬的步道和做的活動 ,這篇要來介紹我的住宿 -- 獨自在沙漠裡睡帳篷!出發前其實蠻緊張的,身邊的一些朋友聽到我要獨自去沙漠裡露營,也好像比我更緊張,主動出借一堆器材給我。獨旅不是第一次了,露營睡帳篷也不是第一次,但兩個加起來,獨自露營倒還沒試過。 Big Bend 國家公園附近的住宿地點,比較近的是一個叫 Terlingua 的小鎮。這裡以前是個以挖礦出名的小鎮,後來漸漸沒落變成了個鬼城。到了六七零年代,國家公園開始興起後,這個小鎮因為離 Big Bend 近,人潮又漸漸多了起來,現在主要是以觀光聞名。 在網路上查住宿的時候,我就發現 Terlingua 有很多住帳篷或是蒙古包的選擇。這裡平坦遼闊,沒什麼光害,是絕佳觀賞滿天星斗的地點,特別適合露營,所以我就決定嘗試了!但我訂的其實是蠻偷呷步的露營,我在Airbnb上面訂到的住宿,除了營位之外,還會幫我搭好帳篷,裡面甚至還有床墊。不過除此之外就是野外露營,沒有沖水廁所或是洗澡間,廁所基本上就是木板搭起來,裡面有一個洞,還要拎自己的便便出來丟。 -------------------------------------------------- 第一天從公園爬完山,大約六點前往找尋我的營地。一路得開經過一區長沙滾滾沒有鋪柏油的路,沿途還得開經過一些已經乾枯的河床,上上下下的,好像在開雲霄飛車。 順利找到營地後,很滿意我的小帳篷。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外面還有一張木桌,兩張木椅,以及一張用網子編成可以躺在上面的「星空凝視床」(Star Gazer)。 我看著眼前這遼闊的景色,開起瓦斯爐,跟咆哮的風一邊搏鬥,一邊煮開水準備晚餐。這天吃晚飯時搭配的不是Netflix,是在整片天幕上演的日落秀。 沙漠裡的夜晚好安靜,風大了點,有些蟲鳴,剩下的就是一片靜默。我踏出帳篷外,躺在民宿主人準備的 Star Gazer 上,關掉燈,讓滿天星斗凝視著我。 第一個晚上好冷,沙漠果然是日夜溫差大,四點就被冷醒。翻出行李裡所有的衣服,鋪滿全身,才終於又睡著。這裡的天亮的蠻晚的,清晨七點依舊很暗,打開帳篷的門,竟還可以看到微微星斗。看著隱隱約約的亮光,日出緊接著就在我眼前登場,透過山稜線探出頭來。我與日出對視而笑,熱情到有點刺眼,提醒我該開始活出精...

美國高中 -- 隆重的畢業典禮🎓

圖片
「老師,你會來畢業典禮嗎?」上星期二下課時,一位我教過的應屆畢業生來跟我道別,臨走前她問到。「當然呀!我們到時候要一起拍合照喔!」在我回答的同時,突然意識到,啊,又到了那離別的季節了。 當老師最感傷之處,莫過於每年都要和一批學生道別。雖然某些學生我可能巴不得快點送走他們😂,但大部分都真的會讓我很捨不得。有些學生我從他們八年級就教過他們,這樣一路看到十二年級,除了長高之外,很多也都變得成熟了。所以感傷之餘,更多的是感動,替他們開心,同時也替他們未來即將開始的新里程感到興奮。 在美國的高中,應屆畢業生真的是過得最爽的一群。除了我之前寫過的,有關美國高中生「 畢業派對 」和「 畢業舞會 」的傳統,他們還可以比其他年級的學生提早一天結束課程,還有一些畢業生專屬的活動,像是 senior prank, senior work day, senior Oscar night 等,以後有時間再來寫介紹文章。 除了很多豐富的活動讓他們結束高中四年的學業,美國文化對高中畢業這件事,也是相當的重視。我不記得我在台灣的高中畢業典禮有任何的家長來參加,可能就是最後來接小孩回家。但我的學生們,通常都是全家老小都來,甚至連住在別的州的阿公阿嬤,都會開七八個小時的車,來參加孫子的畢業典禮,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畢業典禮當天  Graduation Commencement  我任教學校的畢業典禮,天氣許可時,都是舉辦在室外的美式足球場。連續幾年我都分配在門口收票,我蠻喜歡這個工作的,因為可以看到學生和他們的家長。 畢業典禮的橋段,通常是由校長致詞,畢業生代表致詞,合唱團和樂隊的演奏等。不過跟台灣最不同的是: 畢業生一一唱名,上台領畢業證書 。畢業生一個一個被叫到名字後,可能會聽到親友團的歡呼聲,然後要走到台上從校長手中領過畢業證書,再拍個照片。每個畢業生也會根據他們在校時選的不同課程,得到不同的畢業文憑,在畢業當天身上也會掛著不同的東西。 我覺得這個唱名的橋段,真的很體現美國文化對個人主義的重視,每個學生的都值得走上台享受大家的掌聲。但同時,大間的學校畢業生很多的話,雖然老師會輪流當唱名的人,還是會念到騷聲外加舌頭打結,而台下的觀眾也會等到天荒地老。😬 今年畢業典禮唱名這橋段,花了至少三四十分鐘,從豔陽高照唱名到最後太陽下山,冷得我直打顫。中間彌留恍神之際,突然聽到兩個學生都...

找自己 -- Me, My Tent, and I

圖片
Never had I ever thought that I would have gone camping alone in a desert for two nights. Just by myself? No way. That’s too hard. I am not strong enough. I’m not fun enough. I need a funny partner who can make me laugh. I’m not spontaneous enough. I need a partner who is a free spirit to bring me out of my comfort zones. I’m just not capable enough. So I need whoever or I won’t be able to survive in this world as a single woman. But I did it. The desert at night time was so calming. I listened to the wind and the bugs, as if they were trying to catch up. That sunrise was surreal. I had to hold my breath and not blink just not to miss any second. I listened to the desert, listened to this quiet land, and listened to myself. With all the alone time that I had during these solo trips, I listened to my inner voice. I started to realize that I am fun enough to make myself happy, and that I am adventurous enough to make these adventures happen. I finally began to believe in myself. Little b...

德州 -- 大彎曲國家公園 Big Bend National Park 中篇:爬山步道 & 划獨木舟

圖片
上篇介紹了  有關美國大彎曲國家公園(Big Bend National Park)的初步介紹 ,這篇要來分享我在這次旅程裡所爬的步道和獨木舟的行程。 步道介紹 Big Bend 園區裡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 中部的 Chisos Basin 山區步道 、 西部的 Ross Maxwell Scenic Drive 景觀車道 、 東部的 Rio Grande Village 步道 。我這次總共爬了六條步道,每條都各有其特色,所以就來一一介紹這些我足跡踏遍的地方。 中區:Chisos Basin  集中在中區的這些步道位於海拔較高的地方,車子開到中區這裡的遊客中心也得經過幾個很陡的髮夾彎。我第一天抵達公園要進入中區這邊時大約快中午十一點,結過車流管制等了大概一小時才讓我通行。聽說如果在春秋旺季來的話,八九點就會開始車流管制了,大概要七點來才不用排到隊。 1. Window Trail 這算是 Chisos Basin 這裡最受歡迎的一個步道,風景很漂亮。我來回爬了三個多小時,是個蠻長的步道,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觀。從遊客中心剛開始爬大概三分鐘,就會看到一個很開闊的視野,遙遠的另一方可以看到兩個山壁相夾,很像窗戶的感覺,我想也就是這個步道的名稱由來。那時候還不知道,原來再來就要一路走到那兩座山壁相夾處! 據說很久以前這個步道盡頭的窗戶景觀是個瀑布,雖然現在都乾涸了,不過地上很多大大小小的礫石,真的可以感受出來以前這裡曾經是河床。 回程時,我遇到了那時候車子在山下排隊等著要上來,後面那台車裡的一對情侶。就跟著他們一起爬回頭。一聊才發現他們還是大學生,才20歲而已。但覺得特別親切,可能跟我教過的學生感覺很像。他們從達拉斯開了十小時的車來的,雖然才20歲,他們已經去過了不少國家公園,我們就一邊聊著去過的跟以後想去的地方,邊聊著天,感覺很快就爬回來了,我們還開玩笑說今年七月四號要在另一個國家公園 Badlands 相見。 2. Lost Mine Trail  這是我這次在 Big Bend 裡爬的最後一個步道。那時候車子排完隊終於可以進入中區時已經接近五點了,覺得有點晚。停車時剛好看到隔壁一台車也剛停,有三位山友看起來也是要去爬這條步道,安全起見,我就黏著他們一起爬了一整路。一聊之下才發現有兩位也是台灣人,難怪那時候一看到就覺得很親切。 這條步道...